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贞观之治”的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高宗 C. 唐玄宗 D. 唐太宗

“贞观之治”的皇帝是

A. 唐高祖

B. 唐高宗

C. 唐玄宗

D. 唐太宗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贞观年间(627年—649年),唐太宗在大臣房玄龄、杜如晦、魏征等人的辅佐下,以隋亡为教训,励精图治,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民族关系等方面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治国措施,使得国家政治清明、军事发展、社会安定、思想文化繁荣、国力日益强大、民族关系缓和、中外友好往来增多,史称“贞观之治”,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和题干信息不符。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唐代诗人皮日休有诗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开凿“此河”的皇帝是

A. 秦始皇

B. 隋炀帝

C. 唐太宗

D. 明太祖

 

查看答案

西汉初年,刘邦之后的统治者继续推行轻徭薄赋政策,西汉社会安定,经济发展。史称

A. 无为而治

B. 文景之治

C. 休养生息

D. 光武中兴

 

查看答案

秦朝建立之初,官方统一使用的标准文字是

A. 甲骨文    B. 小篆    C. 隶书    D. 草书

 

查看答案

使秦国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诸侯国,并为其统一中国而奠定坚实基础的主要是

A. 实行商鞅变法

B. 实行分封制

C. 推广牛耕

D. 推广铁农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项目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千克

4千克

538.3千克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材料二:1957年和1960年农业生产情况对比表

项目

1957年

1960年

下降(%)

粮食(亿公斤)

1950.5

1436

26.4

棉花(万担)

3280

2124

35.2

油料(万担)

7542

3405

54.9

生猪存栏数(万头)

14590

8227

43.6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问题?为解决材料一反映的问题,当时的中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政策?其基本任务是什么?请列举这个阶段在东北地区取得的成就两例。

(2)导致材料二中农业生产情况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