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法规定...

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社会剧烈变革的时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新法规定: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罚。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国君亲属宗族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1)根据材料一,归纳“新法”的内容。

材料二  新法已准备就绪,还没公布,怕老百姓不相信,于是在成阳市场南门立一根三丈长的大木杆,招募百姓中有能把它搬移到北门的,赏十金。百姓奇怪,没人敢移。又宣布:“能搬移的给五十金。”于是有一个人搬移了木杆,就给了他五十金。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2)根据材料二,分析指出商鞅这一做法的目的。

材料三  新法实行了一年,秦人到国都投诉新法不便利的数以千计。正在这时,太子也触犯了新法。商鞅说:“新法行不通,是由于上面的人先犯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第二天,秦人都守法了。

——摘编自《史记·商君列传》

(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说说你对商鞅的评价。

材料四  春秋战国时期,传统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士人们思考社会问题,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进步。

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②“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③“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④“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

⑤“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⑥“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

(4)请按照思想特点为以上主张分类(只填写序号即可)

属于儒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道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属于法家学派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奖励军功;严禁私斗;奖励耕织;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2)树立威信;取信于民。 (3)商鞅变法帮助秦国实现富国强兵,为秦的统一打下基础(历史贡献角度);“徙木立信” 反映了商鞅的政治智慧;惩办太子反映了商鞅不畏权贵的精神品质。但商鞅过分推崇严刑峻法,也为后来秦的灭亡埋下隐患。 (4)属于儒家学派的是:②、⑥; 属于道家学派的是:①、④; 属于法家学派的是:③、⑤。 【解析】 材料一中“立了军功的,按功劳大小升爵受赏”,反映的奖励军功;“为私利争斗的,按情节轻重处以刑 罚”,反映的是严禁私斗;“努力务农,精耕勤织,因而获得粮食、布帛丰产的,免除本人的徭役或赋税”,反映的是奖励耕织;“国君亲属宗族 不是立有战功,经过评定,不得列入谱牒”,反映的是废除贵族世袭特权。 根据材料二,当时商鞅变法推出新法令,生怕民众不信任,放了一根木头在城墙南门,贴出告示说:如有人将这根木头搬到北门就赏十金,所有民众都不信。直到将赏金提升至五十金,才有一壮士将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如约赏给了他五十金。“徙木立信”成为商鞅变法的突破点,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更易取信于民,确保了新法的顺利实施,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故反映了商鞅取信于民。 材料一是商鞅变法的部分措施,促进了秦国的强大,奠定了秦统一的基础,有利于发展经济,有利于军事强兵和社会稳定;材料二是“徙木立信”,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是他的政治智慧。材料三反映的是太子触犯了新法,将依法惩办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承人,不能施刑,就处罚了太傅公子虔,太师公孙贾被处以墨刑。这说明商鞅执法公正、严明、不畏强权的特点。但商鞅过分推崇严刑峻法,也为后来秦的灭亡埋下隐患。但商鞅过分推崇严刑峻法,导致秦的暴政,也为后来秦的灭亡埋下隐患。 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属于儒家思想主张;“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我无为,而民自化……我无欲,而民自朴”属于道家学派思想主张;“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属于法家学派思想主张。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分封制与西周王朝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周初分封略表》

主要封国

受封对象

分封目的

姬姓贵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姬姓贵族

功臣

先代贵族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1)结合材料说明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有哪些?周天子为什么要分封这些人为诸侯?(4分)

材料二  “封建亲戚”的主要国家,大体就在黄河中下游的农耕文明区;其中鲁、卫、晋、燕这些姬姓封国势力最为强大,地处要冲,足以决定大局。

——(日)伊藤道治《中国古代王朝的形成》

材料三  西周分封制地图

(2)结合材料二和材料三中的信息,说明诸侯国对西周统治的巩固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材料四  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五年》

(3)依据材料三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的变化,指出变化导致的后果。

 

查看答案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秦汉时期——中华文明的勃兴

B.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宋元时期——大一统局面的开创

D. 明清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推论错误的是:

A. 休养生息——使汉初的经济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

B.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学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C. 张骞通西域——解除了匈奴的威胁

D. 《伤寒杂病论》提出了“治未病”理论——提倡预防疾病

 

查看答案

下图是一位同学设计的“中国朝代更迭示意图”的片段。其中“?”处应为:

A. 西晋

B. 隋朝

C. 宋朝

D. 元朝

 

查看答案

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下图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A. 科学技术发达

B. 医学领先世界

C. 手工技艺精湛

D. 绘画成就卓越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