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中国共产党始终重视“三农”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  :……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介以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

(1)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什么?发生在何时?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2)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  :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八年级下册教材

(3)1955到1956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业实施了什么行动?采取了什么形式?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  :1958年8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1958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4)材料三反映了,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严重失误?

(以史为鉴)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有成功也有失误,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1)土地改革。1950--195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2)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4)“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5)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前进。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建国初,党和政府废除封建土地制度的运动是土地改革,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根据《土地改革法》从1950年—1952年,进行了土地改革。到1952年底,全国除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 (2)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可知,土地改革后农民地位的变化是农民改变了被剥削被奴役的境况,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 (3)依据材料二信息“土地改革完成后,我国的农业仍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缺乏生产工具、资金等,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到1956年底,全国87.8%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分析可知,这一时期,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或开展农业合作化运动,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 (4)依据材料三信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分析可知,这是1958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1958年,党和政府错误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主要标志是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共产”风,这就使得“左”的错误在全国各地严重泛滥开来。这是我国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曾经出现的严重失误。 (5)本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有理即可,如经济建设要从国情出发,不能急于求成;社会主义建设要遵循客观经济规律,要依据国情制定政策,实事求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是一帆风顺的,在曲折中前进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等错误出现相同的根本原因是(    )

A. 一些野心家、阴谋家的挑动    B. 党内“左”倾思想的发展

C. 中共缺乏革命和建设的经验    D. 盲目照搬苏联的经验

 

查看答案

在“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国民经济虽然遭受到巨大损失,但仍然取得了一些科技成就。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期的是(  )

①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               ②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

③完成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         ④世界上首次培育成功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自新中国成立后的三十年,可以说是在跌宕起伏的曲折过程中前进的,特别是社会政治运动的不断开展,甚至在当时人们为新生婴儿所取的名字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记。如张卫红、李援朝、陈建国、王跃进等。如果从确实反映历史印记的角度,以上四人的年龄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应该是

A. 李援朝、陈建国、张卫红、王跃进

B. 陈建国、李援朝、张卫红、王跃进

C. 陈建国、李援朝、王跃进、张卫红

D. 李援朝、陈建国、王跃进、张卫红、

 

查看答案

创新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下列措施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是

A. 农业生产合作社

B.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C. 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

D.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赎买政策

 

查看答案

20世纪50年代中期,“红色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剥削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荣毅仁说这番话密切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 土地改革运动完成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展

D. “文化大革命”结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