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技术篇)

(1)唐朝经济繁荣,农业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依据图A和图B分别写出当时便于耕作和灌溉的生产工具名称。

(民族篇)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材料中唐太宗推行什么样的民族政策?请举一例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爱之如一”的事例,并说明其作用。”

(外交篇)

唐代中国,是世界文化的重心,是世界历史演进的总动脉。融合域外文化的唐文化成了世界性文化,深为当时世界各国人民所向往。……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又把唐文化传播四方,促进了中外文化大交流。

——摘自《中外文化交流史》

(3)列举材料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的史实各一例。你从他们身上感悟到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文化篇)

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

——唐·周匡物《及第谣》

(4)上述材料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哪种考试制度?此制度是哪个皇帝时期正式建立的?唐朝哪位皇帝开创了殿试制度?

(5)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是什么?给我们带来什么的启示?

 

 

(1)曲辕犁;筒车。 (2)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维护了和平,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带入:玄奘西行;传播:鉴真东渡。我们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坚忍不拔、坚持理想和信念的精神。 (4)科举制;隋炀帝;武则天。 (5)原因: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解析】 (1)根据图A和图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A是当时便于耕作工具曲辕犁;图B是灌溉的生产工具筒车。 (2)根据材料“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唐太宗对少数民族“爱之如一”的事例,如贞观年间,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汉藏两族友好关系的发展,维护了和平,密切了双方经济文化交流。 (3)根据材料中“他们把域外文化带入唐土”“把唐文化传播四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玄奘西行天竺取佛经;鉴真东渡日本传佛法。因此我们要学习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坚忍不拔、坚持理想和信念的精神。 (4)根据材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金榜题名反映的是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创立。唐朝武则天开创了殿试制度。 (5)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是国家安定统一;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政策;对外交通发达。给我们的启示:第一,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局面,坚持对外开放的政策;第二,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发展经济文化;第三,学习唐朝海纳百川的的博大胸怀,在传播先进文化的同时,要善于吸取其精华,为己所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澶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查看答案

人物评价是历史学习的重要内容,以下对下图所示人物评价准确的有

 

 

①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了北宋王朝

②通过“杯酒释兵权”,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建立科举考试制度,完善了人才选拔

④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提高了士人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宋朝为了牵制知州,在地方设置的起监督作用的官职是

A. 御史大夫

B. 刺史

C. 通判

D. 转运使

 

查看答案

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当时人们不以从军为荣的原因是

A. 宋朝重武轻文 B. 宋朝重文轻武 C. 从军死伤几率大 D. 从军收入低

 

查看答案

历史叙述包括历史史实和历史结论,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是

 

史实

结论

A

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

册封是唐朝历任皇帝管理少数民族的唯一政策。

B

唐朝时期多数妇女接受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武则天还做了皇帝。

唐朝时男女完全平等,女子地位甚至高于男子。

C

唐朝末年黄巢率领起义军转战南北,攻占长安,建立政权。

黄巢起义军结束了唐朝统治。

D

五代十国的建立者出身武将,靠兵变完成改朝换代。

五代十国实际是唐末以来藩镇割据的延续。

 

 

A. A B. B C. C D. D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