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

饱受争议的扬州曹庄隋炀帝墓高票入选2013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下列说法与隋炀帝无关的是(  )

A. 在位期间开凿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B. 灭掉了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统一了全国

C. 统治后期暴虐无道,引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

D. 正式设置进士科,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B 【解析】 试题本题主要考查隋朝的相关知识内容。阅读题文可知,题文要你选出与隋炀帝无关的历史史实的选项。根据所学知识,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了隋朝,589年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实现了全国的统一。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考点: 人教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繁荣一时的隋朝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同时,引起世人对“战争与和平”的深刻思考。

(1)请写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交锋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

(2)从两次大战中任选一个实例说明战争的残酷性。

(3)请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暂时维持了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国际体系的名称及实质。

(4)领土主权不容侵犯。《开罗宣言》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中国的哪些领土?

 

查看答案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外交是妥协的艺术,外交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顾首回眸,在大国竞技的国际舞台上,各国总是你方唱罢我登场,而中国可谓命运多舛。

(1)外交是妥协的艺术,但是“妥协”不等于“屈服”。面对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失败,民众奋起反抗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爱国运动,这场爱国运动的名称是什么?一战后,除了巴黎和会以外,还有哪次会议使得中国蒙羞?

(2)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战场是东方主战场,抗击和牵制了大量日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写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事件名称。

(3)当今,在重大的国际问题上,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二战期间的哪次会议上决定成立联合国?

(4)外交是妥协的艺术。苏维埃政府建立后,为巩固新政权,采取的哪一项措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5)有人说:不学中国历史不知道中国的伟大,不学世界历史不知道中国的渺小。学了世界近代史你认为中国如何才能在世界强国中立于不败之地?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欧洲文艺复兴初期四种伟大发明的传入,对现代世界的形成起着重要的作用。造纸术和印刷术替宗教改革开了先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火药的发明清除了封建制度,创立了国民军制。指南针的发明导致了发现美洲,因而使全世界而不再是欧洲成为历史舞台。

——美国卡特《中国印刷术的发明和它的西传)

材料二  德美两国在第二次科技革命中站在了世界的前沿劝全民教育为德国培了高素质的国民,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19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德国经济出现了跨越式的发展,1910年德国的工业总量超越了所有欧洲国家。美国第一次把专利权写进了宪法,用国家根本大法来保护发明创造,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美国以重大科枝发明为基础,迅速赶上并超过了欧洲各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强国。

——电视纪录片《大国强起》解说词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的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中任选一项发明成果,写出名称并概括其对世界文明产生的影响。(不得抄材料原文) 

(2)根据材料二,选择一个国家,写出科技发展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一项发明成果。

(3)根据材料三,写出作者的观点,举一例说明并阐述你的理由。

 

查看答案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一场空前的浩劫。

材料一   两次世界大战的关健词

(1)从材料一中选出有关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词(至少4个)。

(2)参照选出的关键词并结合所学,分别写出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中转折和结束的事件。

材料二   海报《纹死希特勒》(苏)库丸尼茨基1942年绘制

(3)这幅海报出现的历史背景是什么?从中反映出二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世界大战的硝烟,己随着时间的推移而消逝,然而战争留下的创伤依然存在。世界已跨入新世纪,可天下并不太平。反思世界大战的历史,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1)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下图相应的方框内。

A.彼得格勒武装起义的领导中心:斯莫尔尼宫

B.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发出进攻信号之地:“阿芙乐尔”巡洋舰

(2)指出彼得格勒起义胜利的意义。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