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喻指( ) A. 房玄龄 B...

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喻指(  )

A. 房玄龄 B. 魏征 C. 杜如晦 D. 李春

 

B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在位时虚心纳谏,当时魏征是有名的谏臣,被唐太宗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加强中央集权,唐太宗在国家政治体制方面继续完善了(  )

A. 三省六部制 B. 行省制度 C. 郡县制 D. 册封制

 

查看答案

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掌握的有关历史知识,为评价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  )

A.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地位

B. 重用人才,发展农业,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代中期的繁荣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 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极盛时期

 

查看答案

“安史之乱”的发生时间是(       

A. 611年    B. 755年    C. 756年    D. 763年

 

查看答案

央视百家讲坛最年轻主讲人蒙曼博士说:“隋朝之所以兴盛有四个原因,第一,是统一;第二,是制度;第三,是工程;第四,是国际秩序。”这里的“统一”是由谁来完成的(   )

A. 隋文帝    B. 北魏孝文帝    C. 隋炀帝    D. 唐太宗

 

查看答案

    材料一:“亿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二:“大唐国者,法式(法度)备定,珍国(文明发达)也,常须达(应该经常去看看)。”

——《日本书纪》

材料三:“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唐太宗

材料四:“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佛法),唐风(唐文化)洋溢奈良城(日本当时的都城)。”  

——郭沫若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描绘了唐朝开元年间一种怎样的社会情景?

(2)材料二中日本人认为大唐是个“常须达”的国家,那么,日本派到唐朝来的使节叫什么?

(3)材料三说明唐太宗执行了一种怎样的民族政策?这种民族政策使唐太宗被北方和西北地区各民族尊奉为什么?举一这一时期促进唐和吐蕃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事例。

(4)村料四中说“唐风洋溢奈良城”,请从两方面来证明。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唐朝具有一种怎样的时代特征?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