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之道,必须现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君之道,必须现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

材料二:武则天原是唐朝第三个皇帝唐高宗的妃子,多谋善断。她成为皇后以后,与唐高宗共掌朝政。唐高宗去世后,武则天相继废掉两个已红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周。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齐纨鲁缟车班班,男耕女桑不相失。”

——杜甫《忆昔》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话是谁说的?这表明他悟出了什么道理?在他执政之后,出现了怎样的统治局面?

(2)武则天在位期间采取了哪些统治措施?有什么影响?

(3)材料三描述了唐朝繁荣与富庶的景象,历史上把这一时期的盛世局面称为什么?当时在位的皇帝是谁?

(4)唐朝初期的三位有作为的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有什么共同之处?(写出两点即可)

 

(1)唐太宗。表明唐太宗认识到人民的力量,注重减轻人民的负担。“贞观之治”。 (2)措施: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答出两条即可)影响: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言之有理即可) (3)“开元盛世”。唐玄宗李隆基。 (4)任用贤臣;减轻人民的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解析】 (1)由材料一中“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以及“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唐太宗说的,表明了他悟出了“以民为本”的道理。唐太宗从波澜壮阔的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形成开明的政治思想,认识到国家应以民为本。“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正是他这种思想的写照。根据所学知识,唐太宗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和徭役负担,善于用人和重视纳谏,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增强,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2)根据所学知识,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根据所学知识,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3)根据所学知识,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之为“开元盛世”。 (4)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唐朝初期的三位有作为的皇帝在治理国家方面都注重任用贤臣;减轻人民的负担,重视发展生产。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安史之乱是当时社会各种矛盾所促成的,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爆发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皇帝荒废朝政

B. 发生严重灾荒

C. 社会矛盾尖锐

D. 节度使权力膨胀

 

查看答案

五代十国时期,北方黄河流域的“五代”不包括下列哪一个政权(   )

A. 后梁 B. 后唐 C. 后周 D. 后蜀

 

查看答案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

A.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B.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C.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逐渐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查看答案

如果为下图的图书写一段内容简介,下列哪一内容不能入选(    )

A. 是一场地方势力企图夺取中央政权的斗争

B. 在平定这场拔乱中得到了少数民族的援助

C. 持续了八年,对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D. 平定叛乱后节度使权势一减弱,不再威胁中央

 

查看答案

下列文物出土于唐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了(    )

A. 中外文化交流 B. 民族交往与交融

C. 南方经济发展 D. 边疆地区的开发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