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直对外……不图讨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直对外……不图讨伐忽然而下,值兹强邻压境,国家民族危在旦夕,方谋解救之不暇,何忍再萁豆之煎,况汉卿(即张学良,字汉卿)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而政府遽加讨伐,宁不顾国人责以勇于对内,怯于对外耶?

——1936年12月24日《桂林日报》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什么事件?发生在何时?“强邻压境”是指哪一国家?

材料二  :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

——张学良、杨虎城通电全国的电文

(2)从材料二中可以看出,张学良发动此事件的目的是什么

材料三:2005年4月3日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先生率团访问大陆,他在《答谢胡锦涛辞》中说:“诚如总书记刚才所讲,今天的聚会时国民党和共产党六十年来头一次,也是在两岸的情况下党和党见面交换意见,高层次的一次,难能可贵。”

请回答:

(3)连战先生访问第一站是南京,拜谒了中山陵。中山陵是为了纪念谁而修建的?六十年前国共两党最高层次的见面指的是什么事件?国共双方领导人分别是谁?在历史上国共两党曾经有过两次合作,请问:国共两党第一次、第二次合作的开始和结束的标志分别是什么?

 

 

(1)事件:西安事变;时间:1936年12月;国家:日本。 (2)目的:逼蒋介石抗日。 (3)人物:孙中山;事件:重庆谈判;领导者:蒋介石、毛泽东;第一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国民党一大的召开,结束的标志是1927年四一二政变;第二次合作开始的标志是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公布了由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结束的标志是全面内战爆发(或1946年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陕变”是指发生在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实行“兵谏”,扣押了蒋介石,要求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材料一中的“强邻压境”是指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931年,日本制造了九一八事变,侵略我东北三省,后向南进犯,步步侵略我国。 (2)根据材料二“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有济于国家,为功为罪,一听国人之处置。”可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的目的是为了停止内战,逼蒋抗日。 (3)根据材料“中山陵”可知,中山陵是指中华民国国父、中国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的陵墓。2005年的60年前,是指1945年,这一年中国共产党和国民党举行重庆谈判,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商谈国事”。双方还签订了“双十协定”。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共产党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实现了两党的第一次合作,建立革命统一战线,并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基本上推翻了封建军阀的统治。1927年,国民党右派的叛变革命,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国共合作破裂。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共两党为了战胜日本帝国主义,再次进行合作,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初步形成,1937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公布了由中国共产党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标志着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正式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46年国民党向中原解放区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全面内战爆发,国共第二次合作破裂。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学习了“近代化的进步”这一内容后,小明同学用下表将所学知识进行了归纳:

 

历史事件

时间

领导者

(代表人物)

纲领(或口号)

主要影响

A

19世纪6090年代

李鸿章张之洞等

“自强”

“求富”

迈出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B

1898年

C

变法图强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加快了中国的近代化的进程

辛亥革命

1911年

D

E

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G

1915年

 

陈独秀、李大钊

F

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1)请按表中的字母顺序填入相应的内容。

(2)结合上述问题概括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基本过程与特征

(3)从以上材料和问题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查看答案

观察下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下面是有关五幅图的信息,请将信息中出现的史实错误找出来并改正过来。

      图一               图二                 图三

       图四                 图五

 

图一: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这幅浮雕,反映了1939年发生在广州虎门的鸦片战争。

错误

图二:魏源编写了《海国图志》,目的是“师夷长技以自强”。

错误

图三:卢沟桥事变标志着中国局部抗战的开始。

错误

图四:甲午中日战争,邓世昌在威海卫战役中壮烈牺牲,表现了英于抗争、勇于牺牲、不屈不饶的大无畏精神。

错误

图五: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中国找到的正确的革命道路是城市包围农村、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错误

 

 

查看答案

严复和魏源的共同点是

①都主张学习西方长处;

②都有一颗爱国心;

③都主张学习资本主义制度;

④都主张反对外国侵略。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打败日本侵略者的时间及标志是

A. 1937年7月、七七事变

B. 1945年8月、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

C. 1931年9月、九一八事变

D. 1936年10月、三大红军主力胜利会师

 

查看答案

近代课本和字典等工具书大多由近代中国历史最长、规模最大的出版机构出版,这个出版机构是(        )

A. 商务印书馆    B. 岳麓书社

C. 三联书社    D. 中华书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