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次对联反映了哪次战争的情形 A. 鸦片战争 B...

“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次对联反映了哪次战争的情形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第二次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

 

B 【解析】 根据材料中“台湾今已归日本”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割给日本。ACD项与题意不符,B项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列强的炮声惊醒了清王朝的美梦,中华民族的耻辱史——中国近代史开始了。”其中“列强的炮声”指的是

A. 甲午中日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鸦片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如图是一座城市雕塑:一双大手把一根烟枪折为两段。这一雕塑是为了纪念在这里发生的一次轰轰烈烈的反对国外毒品走私的运动。你认为这一雕塑应该在

A. 厦门

B. 虎门

C. 上海

D. 南京

 

查看答案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40年,这40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奏响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序曲。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只要我们大家团结一致,同心同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学会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就一定能够加快新长征的步伐。让我们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领导下,为改变我国的落后面貌,把我国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奋勇前进!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新长征”的含义是什么?为了加快“新长征”的步伐,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怎样的重大决策。

材料二:“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缴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1978年安徽凤阳很出现的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

(2)协议书中划线部分的内容,后来成为国家的什么政策?“我们分田到户”在土地使用权上发生了什么变化?

材料三:邓小平曾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的对外影响。”

(3)如下图四个经济特区,     是我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填写代号)。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作用。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促进我国改革开放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某历史学习小组,搜集到了中国革命和建设历史转折时期的三幅历史图片。同学们发现从图1到图2,从图2到图3,从图3到现在,经历了三个30年,每个30年都具有不同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特征。请你一起参与,共同探究。

(1)三幅图片反映的是哪些历史事件?分别具有怎样的历史转折作用?

(2)请指出从图l到图2,中国人民的历史任务是什么?为实现从图1到图2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找到了一条怎样的革命道路?

(3)从图3至今,中国面貌发生历史巨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图漫画想象了19世纪60年代两位国家元首的会面。两人在历史上有一个共同的美誉“解放者”,都对本国的现代化作出巨大贡献。据此推断,他们两人最有可能来自

A. 英国、法国

B. 美国.法国

C. 美国、俄国

D. 俄国、日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