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减...

下列有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减少百姓劳役负担;

B. 唐太宗沿袭和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 唐太宗善于用人,虚心纳谏;

D. 唐太宗以残酷诛杀手段对付反对的贵戚重臣;

 

D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反对残酷诛杀手段对付反对的贵戚重臣,故D符合题意。唐太宗注意吸取隋亡教训,减少百姓劳役负担,故A不符合题意。唐太宗上台后,沿袭了隋朝时期的三省六部制,并加以完善,故排除B项。唐太宗注重虚心纳谏,故排除C项。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的混乱局面结束、南北又归统一是在 (  )

A. 581年    B. 589年    C. 605年    D. 610年

 

查看答案

坚定道路自信,就要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质,这就是坚持一切从中国实际出发,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请回答:

(1)1917年俄国爆发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震撼世界的伟大历史事件,它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请问“新纪元”的含义是什么?而后列宁为社会主义道路建设作出了怎样的探索?

(2)为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中共七大又制定了怎样的政治路线?

(3)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探索经历了一个从“走俄国人的路”到“走中国自己的路”的曲折过程。请分别列举中国共产党“走俄国人的路”和“走中国自己的路”的史实。

 

查看答案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类历史上出现了一场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殊死搏斗。面对德意日等法西斯势力,全世界爱好和平的力量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并肩作战,沉重地打击了法西斯的侵略扩张。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1)第二次世界大战分若干个战场,请分别指出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的标志。

(2)面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合作抗敌,给日本侵略者以沉重打击。请举出国民党在正面战场和共产党在敌后战场各自取得的一次重大胜利。

(3)作为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成为当时全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也是协调战时资源的“大后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驻渝办事处所在地位于哪里?著名爱国实业家卢作孚创办的什么公司,为抗战的物资运输立下了卓著功勋?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七国争雄不休、严重分裂的局面中,没有任何一支政治力量能干预全社会的言论,从而给诸子百家留下自由争鸣的政治空间……此其一。其二,长期战争,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难以数计损失,年年急切盼望和平,而只有统一和平才能到来,历史在等待某个强盛国家以理性来一统天下。如何停止再战争,实行统一,是“诸子百家”所思考的课题……     

——薛国中《论战国时期“百家争鸣”的历史条件》

材料二  汉武帝时,赋的创作走向全盛阶段,名家名作迭出。……这些赋以气势恢弘,景物迷离,辞藻华美而奇丽为特征,正反映了当时文化气度的宏阔广大,时代精神的豪迈勇进,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丰富多彩。 

                        ——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秦汉魏晋南北朝卷)

材料三  抗战初期,重庆文化运动中最活跃的是戏剧。……郭沫若的《棠棣之花》、《屈原》、《虎符》、《孔雀胆》、《南冠草》、《高渐离》,杨瀚笙的《天国春秋》《草莽英雄》……等一大批优秀作品问世,这些作品或借古讽今,或针砭时弊,不仅反击了国民党掀起的反动逆流,突破了文化封锁,使戏剧在对敌斗争和坚持抗战中发挥了特殊的战斗作用,也推动了戏剧运动的发展。  

——张勇《南方局与重庆文化抗战》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赋反映出当时社会怎样的特征?

(3)根据材料三,概括抗战时期重庆戏剧创作的特点,并概括指出它有哪些作用?

(4)综上,文化与所处时代有何内在联系?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正在这时,一个重要的事实发生了: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在学生“沿街跪求”上海商人罢市之际,从6月5日起,上海工人自动举行声援学生的罢工,罢工工人约六七万人。随后,北京、唐山、汉口、南京、长沙等地工人也相继举行罢工。斗争如燎原之火蔓延全国,扩展到二十多个省区、一百多个城市。五四运动突破了知识分子的狭小的范围,成了有工人阶级、小资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参加的全国规模的革命运动。           

——摘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

材料二    出师北伐以结束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是国共合作进行国民革命的主要目标之一。随着广东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时机已经成熟。……北伐的胜利进军,又极大地推动了群众革命运动的发展。……工农运动的大发展,是北伐革命高潮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动摇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在中国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                    

——摘编自龚书铎主编《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中明确规定:“保护富农所有自耕的土地,不得侵犯。富农所有之出租的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到1953年春,全国有3亿多无地少地的农民无偿地获得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生产资料,广大农民真正获得翻身解放,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促进了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顺利地开展。                

——摘编自郭大钧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出五四运动具有哪些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国民政府推动北伐战争的有利条件

(3)根据材料三概括材料中规定的“富农”可以享受的权益,结合所学指出“广大农民真正获得翻身解放”的内涵。

(4)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综合三则材料,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