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徒是什么时候...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我国古代第一次大规模人口迁徒是什么时候?这次人口大迁徙对中国历史有怎样的意义?

(2)迁往中原的“北方民族”主要有哪些?写出三个即可。

材料二  :(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

——《魏书》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一改姓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按:代,郡名,今山西省东北、河北省西北一带)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

——引自《资治通鉴》

(3)材料二、三反映了历史上哪一次重要改革?两个诏令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分别是什么?

(4)这一改革在历史上产生了什么影响?

 

 

(1)西晋后期;大量人口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2)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 (3)北魏孝文帝改革;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改用汉语);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改用汉姓)。 (4)促进民族的融合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解析】 (1)根据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起,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到西晋初年,人数达到几百万。到西晋后期,我国出现了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人口迁徙。大量人口的南迁给江南地区带去了劳动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促进了江南经济的发展。 (2)根据所学可知,从东汉末年起,匈奴族、鲜卑族、羯族、氐族、羌族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 (3)材料二、三中“孝文帝”“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一改姓氏”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三北魏孝文帝改革,两个诏令提出的具体改革措施分别是:在朝廷上必须使用汉语,禁止使用鲜卑语(改用汉语);将鲜卑族的姓氏改为汉族姓氏(改用汉姓)。 (4)根据所学可知,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也增强了北魏的实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引文,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骞始开通西域道也”。

——引自《汉书•张骞传》

材料二  :

(1)材料一中“骞”指的是谁?最开始的目的是什么?

(2)材料一中“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府管辖的时间和标志是什么?

(3)上图反应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起点在哪里?作用是什么?

(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骞”的事迹对我们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请仔细观察下面的四幅图片,判断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统一国家的建立

C. 政权分立和民族融合

D. 繁荣开放的社会

 

查看答案

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是(  )

A. 郦道元 B. 贾思勰 C. 司马迁 D. 祖冲之

 

查看答案

贾思勰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农学家,他编著的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是(   )

A. 《九章算术》    B. 《齐民要术》    C. 《水经注》    D. 《兰亭集序》

 

查看答案

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如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

 

A. 造纸

B. 炼铁

C. 纺织

D. 制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