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积累了许多的成语和典故,其实有些就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请将下列成...

从小学到初中我们积累了许多的成语和典故,其实有些就在我们的历史教材中。请将下列成语典故按不同时期归类。(填入相应序号)

(1)鞠躬尽瘁

(2)卧薪尝胆

(3)纸上谈兵

(4)约法三章

(5)草木皆兵

(6)破釜沉舟

春秋战国时期: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2)(3)。 秦汉时期:(4)(6)。 三国两晋时期:(1)(5)。 【解析】 春秋战国时期:(2)春秋时期,在吴越争霸过程中,吴国打败越国,吴王夫差强迫越王勾践及其夫人一同到吴国,为夫差驾车养马等。越王勾践立志雪耻,发愤图强,在室内悬挂苦胆,坐卧都要舔尝。越王勾践回国后,经过长期准备,终于灭掉吴国,称霸诸侯。这就是卧薪尝胆的历史典故。(3)战国时期,在齐魏之间进行的桂陵之战中,齐军将领孙膑采用围魏救赵的战术,打败了魏军。战国末期,在长平之战中,赵王任用只会纸上谈兵的赵括为将,导致赵军的大败。 秦汉时期:(4)公元前207年,项羽破釜沉舟大败秦军主力,而此时刘邦与百姓约法三章,得到了百姓的拥护,趁项羽决战之际,攻取咸阳,灭掉秦朝,之后项羽与刘邦决战与垓下,刘邦军队唱起楚歌,四面楚歌使项羽军队军心涣散,项羽大败,最终刘邦取得了楚汉之争的胜利,建立了西汉。(6)在巨鹿之战中,项羽率领军队过漳河,背水扎营。项羽令将士带三天干粮,然后砸破锅,凿沉船,烧掉军营。楚军奋勇作战,打败秦军。破釜沉舟的典故反映的就是巨鹿之战的有关历史。 三国两晋时期:(1)“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出自《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说的是诸葛亮为蜀国所付出的心血。(5)383年,前秦王苻坚征集了八十多万兵力,打算一举灭亡东晋。但由于骄傲自大,指挥失误再加上秦军中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斗士不愿为前秦卖命导致前秦大军被东晋军队8万人在淝水之战中打败。“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等成语典故都出自这次战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统一是人心所向,大势所趋,维护统一,巩固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那些有利于国家统一的人或事在历史的长河中依然被后人传诵与铭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家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毛主席诗词《沁园春•雪》

(1)中国历史上在哪一朝实现了第一次大统一?秦皇汉武分别指谁?

(2)材料中的“秦皇”为了巩固统一创立了一套什么制度,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地方上建立什么制度来巩固统治?

(3)秦皇、汉武在思想统治方面分别采取的措施是什么?

(4)结合上面材料,请你谈谈对国家统一问题的认识。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宫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材料二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1)材料一中的“商君”指的是谁?变法得到哪位君主的支持而得以实行?

(2)材料二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除此以外,“魏主”还采取了哪些措施?(答出任意一点即可)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某中学春秋史社的同学们正在进行“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开发原因”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下列各项能入选该主题的是(   )

①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②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③国家统一                        ④江南地区社会秩序比较安定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查看答案

《三国演义》里的“借东风”、“草船借箭”、“连环计”的故事为人们津津乐道,而它们都与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关键战役有关。这场战役是(  )

A. 牧野之战 B. 官渡之战 C. 赤壁之战 D. 巨鹿之战

 

查看答案

它是我国古代一部杰出的史学著作,它以“纪”、“传”等体例进行编写,史料翔实,文笔生动,是后世编写史书的典范;鲁迅先生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部史书是

A. 《尚书》

B. 《春秋》

C. 《史记》

D. 《道德经》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