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面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

考古发掘的遗址、实物是研究历史的第一手资料,下面最能证明“中国是水稻的故乡”的遗址是(  )

A. 北京周口店遗址 B. 河姆渡遗址 C. 半坡遗址 D. 大汶口遗址

 

B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的是我国原始农耕居民的相关知识,通过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根据考古发现,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所以答案是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探究问题。

材料一:世界各地的新商品,如烟草、茶叶、甘蔗、咖啡、可可以及白糖和稻米等,被越来越多的欧洲人所食用。亚洲香料的输入与新航路开通以前相比,骤然扩大了30倍。市场的扩大,刺激了正在萌芽中的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总之,“美洲和东印度航路的发现扩大了交往,从而使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的发展有了巨大的高涨”。

材料二:世界商路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使地中海的经济地位下降,意大利的商业城市逐渐丧失了独占东方贸易的地位,因而日趋衰落。相反,位于大西洋沿岸的城市,地位却越来越重要。

材料三:由于西班牙等国从殖民地掠回大量金银,西欧贵金属突然増多,仅在16世纪内欧洲黄金的数量从大约55万千克,增加到了119万千克,增加达1倍多;白银数量从700万千克,增加到了2140万千克,增加了2倍多。而这些金银是用殖民地人民的廉价劳动力开采出来的,成本极低。这样一来,引起了金银贬值物价上涨。注λ西班牙的金银最多,那里物价上涨的幅度也最大,到16世纪末,它的物价上涨了4倍多,谷物涨了5倍。英法等囯物价平均上涨了2倍多。价格革命”导致实际工资下降,工人生活更加困苦,而按传统方式收取定额货币地租的封建主,因物价上涨而减少了实际收入,财力和地位更趋低落,唯一获利的是新兴资产阶级。

(1)三则材料探究的共同历史事件是哪件事?

(2)以上材料主要评价的是这一历史事件对哪一区域产生的重要影响?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探究该历史事件对这一地区产生的重要影响有哪些?(提示:首先要概括材料所述影响,再结合所学知识总结,需答对5点影响即可)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当下,国际秩序进入深刻调整变化之中。回首近代以来,世界政治格局几经变动。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20年代的和解在欧洲是以法国联盟体系为基础,在远东则是以华盛顿会议的协定为基础,两者的目标都是为了维护这两个地区的现状。20世纪30年代则是萧条、危机和战争的10年,20年代的一切又突然地决定性地颠倒过来。徳囯和日本的新领导人决意修改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领土和约,并有办法、有决心这样去做。

﹣﹣改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在战争进行期间,反希特勒联盟各囯的政治领导人就召开了多次会议,对战后形势进行了讨论。其中的一个问题,就是德国的前途是什么。但与会者更为关心一个重要问题,却是要建立一个新的世界秩序。

﹣﹣《一口气读完世界历史》

材料三:美国依仗其唯一超级大国的实力,企图独霸世界……但其受到诸强的牵制越来越大,在国际社会和各国人民谴责和反对声中已难以为所欲为。

﹣﹣摘编自川教版《世界历史》九年级下册

材料四:美国学者哈斯虽然提出了“多极合作时代”的概念,但是却对这样的时代能否到来充满怀疑。我认为…处理好“多极时代”的大国关系将是“多极合作时代”能够成为现实的前提条件。

﹣﹣杨文昌《人民日报海外版》

(1)据所学知识,解读材料一中“20世纪20年代后期是繁荣、稳定与和解的几年”这一状况出现的原因是什么?“20年代的一切又突然地、决定性地颠倒过来”是哪些情况造成的?

(2)材料二中所述会议是哪次会议?在其影响下,战后形成的“新世界秩序”是指什么?

(3)材料三中的诸强与材料四中的“多极时代”的到来之间有什么联系?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你认为“多极合作时代”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是否具备?为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所能奉献的唯有热血、辛劳、眼泪和汘水,我们所面临的将是一场极其严峻的考验,将是旷日持久的斗争和苦难。若问我们的政策是什么?我的回答是:在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尽我们的全力,尽上帝赋予我们的全部力量去作战,对人类黑暗、可悲的罪恶史上空前凶残的暴政作战。这就是我们的政策。

﹣﹣丘吉尔的演说

材料二:1941年,德军初入苏联,全歼苏军100多万,摆在德军面前的三个战咯要地是列宁格勒、莫斯科、斯大林格勒。骄傲狂妄的希特勒完全不把苏军放在眼里,下令分兵作战,为失败埋下隐患。进攻斯大林格勒时,希特勒再次分兵,浪费了进攻的最佳时机,最终导致了失败。

材料三:南云中一在偷袭珍珠港时留下了最不应该留下的两个目标,一个是装有1800万升汽油的油库,一个是修理受伤军舰的船坞码头,导致美军在很短时间内恢复战斗力。在中国战场,大量的日军被牵制,兵力分散,在中国军队的打击下渐渐失去优势,最终失败。

材料四:签字国政府深信完全战胜它们的敌对国对于保卫生命、自由、独立和宗教自由并对于保全其本国和其他各国的人权和正义非常重要,同时,它们现在正对力图征服世界的野蛮和残暴的力量从事共同斗争,兹宣告:

1.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2.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

(1)英国在第二次世界大中采取的对德政策是什么?

(2)依据材料二、三归纳德、日法西斯在战争中存在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3)材料四中内容出自哪一文件?这一文件的签署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共同主题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大事年表

15至16世纪

英国的莎士比亚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大量的诗集

1642年

查理一世召集议会开会,筹集军费,标志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1649年

英国成立共和国

17世纪下半期

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

1688年

英国政变,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统治建立

18世纪60年代

英国工业革命开始

1785年

瓦特改进的蒸汽机首先在治金都门使用

1825年

史蒂芬孙发明的“旅行者号”的机车在英国试车成功

1831年

英国科学家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提供了制造发电机的基本原理

1840年前后

英国工业革命完成

1859年

达尔文出版《物种起源》

 

(1)请说出表中“1688年”和“18世纪60年代”两个事件之间的联系。

(2)据大事年表概括英国发展的因素。

(3)据大事年表概括主题。

 

查看答案

“未来几年中国在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的聚焦领域与联合国的关切高度契合:大气污染健康、能源效率、法治、可持续消费。中国不仅将绿色发展作为国内的优先事项,而且强调多边合作,并在全球层面推动环境治理事业更好地发展。”这说明(  )

A. 保护环境是中国一切工作的重心

B. 环境治理事业发展依赖各国共同努力

C. 联合国的首要宗旨是保护环境

D. 中国已经成为联合国主导者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