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以史为鉴,解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在报告中,阐明大会主旨是改组国民党成为有力量...

以史为鉴,解决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在报告中,阐明大会主旨是改组国民党成为有力量的政党,以此去改造国家,号召大家团结起来,为党为国,争取革命成功。大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经过此次大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的基本政策。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施政纲领,提出了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和实行新三民主义的具体方针。

材料二:“本党从来主张用和平方法,建设统一政府。…而帝国主义者复煽动军阀,益肆凶焰。迄于今日,不特本党召集国民会议以谋和平统一之主张未能实现,而且卖国军阀吴佩孚得英帝国主义者之助,死灰复燃,竟欲效袁贼世凯之故智,大举外债,用以摧残国民独立自由之运动。帝国主义者……与以金钱军械之接济,直接帮助吴贼压迫中国国民革命…本党至此,忍无可忍,乃不能不出于出师之一途矣。”

——《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1926年7月4日)

材料三:1936年12月13日出版的《西北文化日报》

(1)材料一中的“大会”指的是什么会议?这次大会有何重要意义?

(2)据材料二,指出国民革命军“出师”的目的是什么?这次国共合作的最终结局如何?

(3)据材料三,指出这是什么重大事件该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历史意义?

(4)当民族前途面临择时,上述史实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是什么?

 

(1)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国民党大)。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推翻北洋军阀的统治,统一全国。 国民革命运动失败(大革命失败)。 (3)西安事变。 掲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国共合作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利益,分裂不利于国家和民族利益。(合则两利分则两伤。)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大会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新三民主义。经过此次大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成为国民党的基本政策。大会通过了国民党的施政纲领,提出了对内对外的基本政策和实行新三民主义的具体方针”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2)第一问依据材料关键词:《国民革命军北伐宣言》可知,为了推翻封建军阀统治,统一中国,1926年,广东国民政府决定北伐,北方的对象有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的标志是在北伐胜利进军的时候,国民党阵营内部开始出现危机。蒋介石是军事实力极速膨胀,他勾结国内外反动势力,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标志第一次国共合作开始破裂,国民革命运动失败。 (3)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三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掲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4)国共合作有利于国家和民族利益,分裂不利于国家和民族利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运动中的宣传单。

材料二:一、我们的党定名为“中国共产党”二我们党的纲领如下:(1)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必须援助工人阶级,直到社会阶级区分消除的时候;(2)直至阶级斗争结束为止,即直到社会的阶级区分消灭为止,承认无产阶级专政;(3)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三、我们党…要把工人、农民和士兵组织起来,并以社会革命为自己政策的主要目的。…

(1)材料一反映的是什么运动?此次运动爆发的原因是什么?此次运动标志着什么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会议?这次会议最先在哪个城市召开?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此次会议中确立的中心工作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一所示的制炮厂兴办于中国近代哪一场运动中?该运动的前期和后期的口号分别是什么?

(2)图二是哪个政治组织的机关报?在《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将该组织的政治纲领阐发为“三民主义”,具体是指哪三大主义?

(3)图三所示杂志的出版标志着一场运动的兴起。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所标举的两大口号是什么?

(4)上述材料和问题探究的主题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诞生于抗日救亡运动的洪流中,后来被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义勇军进行曲》,是谁创作谱曲的?(  )

A. 鲁迅 B. 聂耳 C. 冼星海 D. 齐白石

 

查看答案

创办大生纱厂,提出实业救国的状元实业家是

A. 张謇

B. 詹天佑

C. 侯德榜

D. 魏源

 

查看答案

标志着人民解放军开始战略进攻的事件是(  )

A. 辽沈战役 B. 淮海战役

C.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 渡江战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