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你认为当时记载这一天文...

公元前613年,鲁国天文学家观测并记录了一颗彗星扫过北斗,你认为当时记载这一天文现象的文字应该是 (   )

A. 甲骨文    B. 金文    C. 铭文    D. 大篆

 

D 【解析】 试题此题考查文字的演变。西周灭亡于公元前771年,公元前613年即西周晚期。到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叫大篆。所以当时记载这一天文现象的文字应该是大篆,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胡适说:“孔子是了不得的教育家,他提出的教育哲学可以说是民主、自由的教育哲学,将人看作是平等的”。下列主张能突出体现孔子“将人看作是平等的”是

A. 因材施教

B. 温故知新

C. 有教无类

D. 仁者爱人

 

查看答案

《孟子》中记载:“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这主要反映了

A. 西周初年周天子是天下共主

B. 西周末年周王势力日益衰微

C. 诸侯有对周王朝觐述职的义务

D. 西周初年诸侯势力逐渐增强

 

查看答案

假如你生活在距今约7000年的浙江余姚河姆渡村,不会遇到的是    )

A. 住干栏式房子    B. 骨耜耕地

C. 种植粟黍等旱地作物    D. 饲养猪狗等家畜

 

查看答案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立足国情,准确把握时代特点,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始终坚持为人民造福,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

——毛泽东《新民主争论》(1940年1月)

材料二:国家建设包括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文化建设,而以经济建设为基础。……工业化——这是我国人民百年来梦寐以求的理想,这是我国人民不再受帝国主义欺负不再过穷困的生活的基本保证,因为这是全国人民的最高利益,全国人民必须同心同德,为这个最高利益而积极奋斗。

——1953年1月1日社论

材料三:它是一个光辉的起点,它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严重的挫折中重新奋起,带领中国人民在断的历史条件下开始了新的伟大革命,……社会主义中国将在这场新的革命中进步告别贫穷和落后,走向繁荣和进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完成“第一步”召开的重要会议和“第二步”胜利的标志。分析“第二步”胜利在当时对推动我国社会发展起到的作用。(从生产关系变革角度)

(2)据材料二,指出发展“工业化”的根本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全国人民“积极奋斗”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重大意义。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光辉的起点”是指党的哪一次重要会议。并分析建国后“严重挫折”产生的根源。

(4)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中国共产党确立了什么奋斗目标?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梦的实践进程中获得的启示。

 

查看答案

在人类历史上,劳动工具和技术的变革,常常会带动社会形态的变革,从而改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期,科学技术的突破,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此同时,科学技术的成果和巨大的生产力也被应用于军事领域。潜艇、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的相继问世,使战争扩展到海底和空中;电报、电话和无线电等新的通讯工具的出现,使战争可以在更大范围展开。科学技术的成果这一人类智慧的结晶被用于军事,预示着未来的战争更加残酷。

——摘自岳麓书社《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棉纺厂的机器和福特公司的汽车分别使用的动力机械。

(2)飞机、坦克等新式武器最早在哪一次战争中出现?依据材料二,指出科学技术成果的应用将对未来战争产生怎样的影响?

(3)综合上述材料和问题,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