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70年的峥嵘岁月,近7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淀着不同时期中...

近70年的峥嵘岁月,近70年的光辉历程,新中国承载着历史的沧桑,沉淀着不同时期中国人民的深刻记忆。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他们的探讨活动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巩固政权)

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关于土地改革问题的报告》

(1)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取得成就)

材料二  :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继续探索)

材料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

材料四: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材料三、四的历史事件是什么?材料三、四所述的历史任务的完成,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探索失误)

材料五:八大二次会议(1958年肯定了当时已经出现的“大跃进”形势,并且说,中国正在经历着“一天等于20年”的伟大时期求缩短超英赶美的时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带动一切的“大跃进”。

——孙健《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4)根据材料五,概括“大跃进”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

(以史鉴今)

(5)历史的借鉴、历史的智慧,不是无意识得到的,需要理解、感悟和反思历史。请说说你从上述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

 

 

(1)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2)行业:重工业。 发展规划:第一个五年计划。(答出“一五”计划也可) (3)联系:都属于三大改造。 变化: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4)特点:高速度,“以钢为纲”。 消极影响: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国民经济(工农轻重)比例失调;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髙;造成三年困难局面。(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5)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注意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稳中求进。(答出2点以上给,每点(符合题意即可)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农民翻了身,得到了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巩固了人民政权,也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因此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2)根据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可知,重工业发展最快。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状态,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我国政府编制了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它的基本任务是: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建立国家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的初步基础,相应地发展交通运输业、轻工业、农业和商业,相应地培养建设人才。(答出“一五”计划也可) (3)根据材料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四“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可知,材料二、三都属于三大改造。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到1956年底,国家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根据材料五“……‘一天等于20年’争取7年赶上英国,再加8年或者10年赶上美国……要掀起一个‘以钢为纲’……”可知,“大跃进”的特点是:高速度,“以钢为纲”。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大跃进”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消极影响是:破坏了生态环境;造成了国民经济(工农轻重)比例失调;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影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髙;造成三年困难局面。(答出一个方面即可) (5)根据材料及上述分析使我们深刻感受到:经济建设一定要遵循客观规律,要按经济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生产关系调整要符合生产力水平;制定经济政策要实事求是,符合基本国情;要注意国民经济各部门的协调发展;要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稳中求进。(答出2点以上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分纵观世界历史,古国文明源远者未必流长;中国文明源远而流长,成就辉煌,这是极为难得的。中国文明所以没有中断,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和固密切相关。

阅读下列材料: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说出该措施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汉武帝加强统一的措施。

(3)根据材料三,概括唐太宗实行的民族政策的特点。列举一项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具体措施。

(4)根据材料四,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元实现“天下为一”后采取了什么措施来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统治。

(5)为了实现材料五的目标,清圣祖(康熙帝采取了哪些措施?

 

 

查看答案

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一个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

A. 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

B. 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

C. 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

D. 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

 

查看答案

西欧六国在建立煤钢共同体和欧洲共同体时,都没有忘记战后竭力鼓吹欧洲联合的英国,它们邀请英国参加进来,···但却被英国拒绝了。丘吉尔曾说“我们有我们的梦想,有我们的任务。我们与欧洲 大陆相联,但并不包容在里面。我们是和欧洲在一起,而不是属于它。我们同它利益与共,但并不被它吸纳。”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A. 成为阻挠欧洲地区联合的主要障碍    B. 试图建立由英国主导的欧 洲联合

C. 与欧洲其他国家关系处于敌对状态    D. 欲改变其传统的欧洲均势 政策

 

查看答案

1947年,美国总统在美国国会的咨文中说:“今日世界的所有国家都面临着对两种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自由制度,另一种是以强加于大多数人的意志为基础的极权政体,而美国政策必须支持那些自由国家人民抵抗武装的少数人”。这个言论体现出来的美国的外交政策是(    )

A. 门户开放政策    B. 绥靖政策    C. 冷战政策    D. 中立政策

 

查看答案

如图是某时期德国疆域图。以下该图相关信息正确的是

①是华盛顿体系的产物

②是同盟国战败的结果

③加深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④造成了德国政权的分裂

 

A. ①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③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