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这段史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法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

阅读这段史料: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法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诽,而循礼者不足多。”

回答下列问题:

(1)这段史料中的卫鞅之谁?

(2)他的思想得到了当时哪个国家的采纳和实施?其内容是什么?

(3)卫鞅的思想对该国有什么历史意义?

 

(1)商鞅 (2)秦国 ;内容︰政治方面:削弱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经济方面: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另外,还改革落后的风俗习惯。 (3)秦国的政治得到改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军队战斗力增强,为后来秦始皇统一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解析】 试题(1)根据史料中的变革思想可以判定该人物为商鞅。本题属识记层面的要求。 (2)商鞅到秦国后,向秦孝公提出富国强兵之术,受到重要。公元前356年,商鞅开始变法,变法内容很多涉及到: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大力发展社会经济;削弱贵族特权,加强中央集权;改革风俗习惯等。本题属识记层面的要求。 (3)本题属理解层面的要求。通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成为战国中后期最强大的国家,为统一六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考点: 商鞅变法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看图回答问题。

 

(1)此图反映的是西周什么政治制度?实行这种政治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2)该制度下的诸侯有什么义务?

(3)该制度中贵族等级有几个?分别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识图回答问题:

(1)图1是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是_________原始居民屋复原图。

(2)图1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_____,图2种植的主要农作物是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

A. 皇权至高无上 B. 在地方设立郡守和县令

C. 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国家统一 D. 丞相总揽全国军政大权

 

查看答案

对“百家争鸣”现象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 各学派提出了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

B. 各学派之间互相争辩又相互影响

C. 不利于中国古代思想和学术的进步

D. 各学派宣传思想的方式主要是聚众讲学

 

查看答案

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___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

A. 淮河流域 B. 黄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珠江流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