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材料一:...

科技的发展与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标志,是推动文明演进的主要力量。

材料一:美国学者罗伯特坦普尔在著名的《中国,文明的国度》一书中曾写到:“如果诺贝尔奖在中国的古代已经设立,各奖项的得主,就会毫无争议地全都属于中国人。”

(1)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也曾有过令人自豪的灿烂辉煌。隋唐时期我国在建筑方面哪些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材料二:新型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工业革命,英国到处都建立起大工厂,庞大的厂房发出隆隆的轰鸣,历史已经跨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英国大工厂机器使用的能源是什么?在跨入“新时代”后,英国人出行的新交通工具主要有哪些?

材料三: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个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

(3)材料三中的“新的革命”应指什么?“另外一个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又是指什么?从此人类进入了什么时代?

材料四: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爱因斯坦多次发表谈话:“鉴于未来任何世界大战必将使用核武器,而这种武器威胁着人类的继续生存,我们敦促世界各国政府认识到并且公开承诺,它们的目的绝不能通过世界大战来达到”。“原子能可用于和平的、建设性的目的…而且无疑将是对人类的一大恩惠”。

(4)材料四体现了爱因斯坦对人类命运的担忧,他的哪一理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

材料五:这一次,沉寂亿年的月球迎来了中国访客。嫦娥三号在月球实现软着陆,中国成为继苏联和美国第三个实现月球软着陆的国家,也是第一个在虹湾地区着陆的国家,弥补了月球探测史上的空白。

(5)材料五中的嫦娥三号是哪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什么?

 

 

(1)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2)蒸汽。轮船、火车。 (3)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电气时代。 (4)相对论。 (5)第三次科技革命。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解析】 (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隋唐在建筑方面领先世界的成就有:隋朝杰出工匠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唐都长安规划整齐,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城北的大明宫含元殿,气势宏伟,富丽堂皇。 (2)根据材料“新型蒸汽机的出现,引发了工业革命”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大工厂机器使用的能源是蒸汽;在跨入“新时代”后,英国人出行的新交通工具主要有轮船、火车。 (3)根据材料“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一个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和所学可以判断出“新的革命”是指第二次工业革命。“另外一个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指的是电力的产生,从此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 (4)根据材料和所学可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打开了原子时代的大门,导致新式武器纷纷出现,他对人类命运非常担忧。 (5)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嫦娥三号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在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由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送入太空,当月14日成功软着陆于月球雨海西北部。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于20世纪四五十年代,故嫦娥三号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物。这次技术革命的核心是电子计算机的广泛应用。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巡礼西方强国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英法民主之路)

材料一:“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不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议员的选举不受国王干涉。”

材料二:1789年法国革命是迄今为止最伟大、最激烈的革命,它是一场社会政治革命,符合当时全欧洲的需要,其效果是废除若干世纪以来统治欧洲和法国的封建制度。

——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1)为了实现材料一中对权力的限制,英国制定了著名的法律文件是什么?它的主要目的是什么?英国确立了什么制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2)材料二中法国大革命高潮结束后,他发动政变、夺取政权,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他是谁?颁布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美国发展之路)

材料三:在十九世纪后期,落后于英国和法国技术的美国技术,突然获得了大发展,并以电灯、打字机、电话以及三样革命性进展——电、汽车和飞机——改变了世界。

——以上材料选自沃尔特•拉菲伯《美国世纪》

(3)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我们知道,美国“获得大发展”并非突然。请你说出美国历史上为促进其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两个事件。材料三中提到美国的“三样革命性进展”,在汽车方面的具体表现是什么?

(俄日改革之路)

材料四: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

——列宁《关于纪念日》

材料五:过去的西洋文明史是外国人引进的,从今以后我们日本人要用自己的手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

——1868年某日本官员语

(4)材料四列宁所述的事件中,最重要的“改变”应该是什么?材料五所指的日本这次改革在经济方面怎样将“西洋文明带入国内”?俄日两国的改革有何共同作用?

(5)古代西方有句谚语:条条大路通罗马。通过以上各题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西方国家的强国之路。试对本题学习作出你的认识总结。

 

 

查看答案

    材料一  :5月9日,俄罗斯在莫斯科红场举行盛大庆典,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应邀参加阅兵并压轴出场。

材料二:应邀出席庆典的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莫斯科总统饭店为在华参加过抗日战争的俄罗斯老战士颁发纪念奖章。当90岁的老战士加维尔托夫斯基起身时,习主席看到他年事已高,腿脚不便,马上说:“我过去给你颁奖,你别过来了。”加维尔托夫斯基激动地对在场的记者说,真没有想到,习主席作为大国领袖如此平易近人、和善亲切!

材料三:1914年﹣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主要发生在欧洲但波及到全世界的世界大战,是欧洲历史上破坏性最强的战争之一,大约有1千多万人失去了生命,2千多万人受伤。

(1)材料一、二共同反映了当今世界的主题是什么?材料一中“卫国战争”的转折点是什么?

(2)“和善亲切”自古就是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请用中国古代一例对外史实加以证实。

材料二  体现了中国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之一是什么?

(3)材料二、三中的“战争”爆发期间,中国当时分别处于什么政权统治时期?“一战”对20世纪初的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当今世界的国际政治格局出现了多极化趋势,请概括其具体表现。

(4)中国人民解放军仪仗队应邀参加阅兵仪式并压轴出场说明了什么?

 

 

查看答案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地球村”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的全球化趋势。1995年成立的世贸组织是经济全球化的主角。(     )

 

查看答案

1933年与1929年相比,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下降了1/3以上,资本主义世界的贸易总额缩减了2/3以上。说明经济大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大。________(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1492年的一段航海日记:“星期日,10月28日,我就因此便去寻找在西南方向海岸的古巴岛,向着该岛的最近点出发。12月6日,人们来到美丽的海地岛。据此推断,该航行日记记录的是哥伦布的航行。________(判断对错)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