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思想解放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

思想解放是人类文明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上面时间轴中,启蒙运动推动下出现的社会变革是什么?社会主义在A处由空想发展到科学,这一科学理论诞生的标志是什么?社会主义运动从理想变为现实的事件是什么?

材料二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

——《中国近代思想解放的进程及启示》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突破中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及其主要观点。第二次突破是通过哪些历史事件实现的?第三次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是指哪次历史事件?(对应材料一中的字母写出事件名称。)

(3)根据以上两则材料,概括指出思想解放对社会变革的作用。

 

(1)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共产党宣言》的发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3)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解析】 (1)根据时间轴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运动推动下出现的社会变革是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启蒙运动是一场宏扬理性,全面清算封建意识形态,把人民的思想从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的禁锢中解放出来的思想解放运动;它不仅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而且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了理论前提。社会主义在A处由空想发展到科学,这一科学理论诞生的标志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在科学理论的指导下,国际工人运动进入一个新历史时期。社会主义运动从理想变为现实的事件是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或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 (2)根据材料“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经历了三次大的思想解放运动。第一次是对‘华夷之辩’观念的突破,第二次是对‘道’、‘器’观念的突破,第三次则是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突破中开眼看世界的思想家是魏源;他的主要观点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第二次突破是通过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实现的。第三次对“传统文化束缚”的突破是指D新文化运动。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思想解放对社会变革的作用,体现在思想解放是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解放促进社会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二  革命把自古以来神圣不可侵犯的天子打倒了,人们之间不再称“老爷”“大人”,而是改称“先生”“同志”,男子剪掉辫子,女子不再缠足。有的从前颓废的青年向亲人表示:“中国革命成功了,我要做一个新中国的新人。”

——改编自《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材料三  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进攻。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材料一的内容给中国社会性质带来怎样的变化?

(2)引起材料二中社会习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材料中的青年认为“中国革命成功了”但也有人认为“中国革命失败了”,请你就其中的一种观点说出两点理由。

(3)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在促进中国人民思想解放的过程中起了什么作用?

 

 

查看答案

“贞观之治”的两大基石是为政以德和虚心纳谏。

 

 

 

查看答案

2017年5月5日,凝聚着国人梦想的国产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天空中终于有了属于中国人的大型喷气式客机。如下图是C919主要供应商示意图,它反映了当今世界(  )

A. 贸易保护主义不复存在

B. 两极对峙的政治格局

C. 经济全球化趋势

D. 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查看答案

有学者说:“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据此可知该学者

A. 赞同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B. 客观评价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认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处

D. 否认赫鲁晓夫改革的必要性

 

查看答案

一个由曼彻斯特6000名工人组成的组织在给林肯的信中写道:“这将使你的名字亚伯拉罕•林肯流芳后世。请接受我们维护这一自由宣言的最高敬意。”“这一自由宣言”指的是(  )

A. 《权利法案》 B. 《独立宣言》

C. 《人权宣言》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