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的材料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

阅读下列的材料

材料一:“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列宁

材料二:“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一系列的新政策。最重要的两条,一是政治上发展民主,一条是经济上进行改革”。“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邓小平

材料三:“从来在美国没有另一个人比我们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私营企业、私人企业、公有财产和私人利润有着更坚强的信仰……当私人利润和自由企业的制度临到毁灭边沿时,是这个政府挽救了它。”

﹣﹣罗斯福

请回答:

(1)材料一“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为此列宁采取了哪一政策来纠正错误?

(2)材料二在“经济上进行的改革”,改革的突破口是什么?实行什么制度?

(3)材料三中,美国采取的调整指什么?美国改革的核心是什么?

(4)上述三个改革的实例有什么共性?

 

(1)新经济政策 (2)农业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罗斯福新政 《全国工业复兴法》 (4)在不改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解析】 (1)根据材料一“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后,苏俄实行余粮征集制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农民极其不满.所以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为此列宁采取了新经济政策来纠正错误。 (2)根据材料二在“经济上进行的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和政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改革先从农村开始。1978年,安徽凤阳小岗村农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首先出现在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3年美国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美国采取的调整指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全国工业复兴法》是整个新政的核心和基础。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俄的新经济政策、中国改革开放、美国罗斯福新政,这三个改革都是在不改变社会制度的前提下,对生产关系进行调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民族要崛起要有三个方面的改变:第一是人心的改变,第二是政治制度的改变,第三是器物和经济的改变。

材料二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1)请以英国为例,动手绘制一个表格证明材料一的观点。

(2)材料二中“新的历史条件指的是什么?近代欧洲影响”人心的改变”的重要史实还有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促成西方近代化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查看答案

某历史兴趣小组以“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主题展开了合作探究活动,请你也加入到他们的探讨活动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巩固政权)

材料一:……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没收地主阶级的土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这样,当作一个阶级来说,就在社会上废除了地主这一阶级,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

﹣﹣刘少奇

(1)刘少奇说:“这样一种改革,诚然是中国历史上几千年来一次最大最彻底的改革”,这是指什么改革有何意义?

(取得成就)

材料二1953﹣1957年,我国农业、轻工业和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表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农业

52.8

43.5

4.5

轻工业

29.6

29.2

12.8

重工业

17.6

27.3

25.4

 

(2)从材料二图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哪一行业发展最快?这种现象的出现是由于党和政府实施了哪一发展规划?

(继续探索)

材料三: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农业的合作化,实现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使全体农民走向幸福生活的唯一正确道路。

材料四:国家在过渡时期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基本上纳入国家资本主义轨道。

(3)材料三、四的都属于什么事件?材料三、四所述的历史任务的完成,使中国社会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

(以史鉴今)

(4)历史的借鉴、历史的智慧,不是无意识得到的,需要理解、感悟和反思历史。请说说你从上述材料中感悟到了什么。

 

查看答案

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已有两千多年的发展历史,不同朝代的疆域变迁是多民族国家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识读下列古代四个时期的疆域图,回答问题:

(1)依次写出以上疆域图所属的朝代。

(2)与图一相比,图二的疆域有什么重大变化?原因是什么?

(3)由图一、图三信息可知,当时的朝代分别在地方实行什么行政制度?

(4)根据图四,补充完整这一时期我国疆域的“四至”范围。

西跨            ,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至              

(5)古今地名的变化也能反映历史的发展变迁。请填写下表空白处对应的现用名。

出处

古名称

现用名

出处

古名称

现用名

图一

河水

黄河

图三

琉球

 

江水

长江

宣政院辖地

 

图二

长安

 

图三、图四

大都、京师

 

 

 

 

查看答案

揭示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因果关系正确的是(  )

①第三次科技革命﹣﹣经济全球化    

②华约的建立﹣﹣美苏冷战的开始

③新航路开辟﹣﹣世界开始走向整体  

④工业革命﹣﹣开启欧美工业化、现代化进程。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查看答案

1993年欧盟成立时,有12个成员国,后来经过几次扩大,2007年成员国已达27个。这说明

A. 欧盟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

B. 欧洲一体化进程已无阻碍

C. “一超多强”的局面已经形成

D. 欧洲实现用一个声音说话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