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的特殊产物,是中国被迫开放...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史的特殊产物,是中国被迫开放的沿海港口与内陆城市。它是中国近代新式生产事业与商业中心,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商口岸孕育中国近代新兴社会阶层,造成城市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形成与发展。

材料二:对外开放,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十三五”规划建议指出:“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习近平指出:“中国开放的大门永远不会关上。”

(1)依据材料一,概括通商口岸在近代中国社会中产生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实施对外开放的目的是什么?形成了什么样的开放格局?

(3)从国家发展的角度,谈谈两则材料给你的启示?

 

 

(1)是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它推动近代城市化进程。 (2)引进外资,先进的管理经验,促进经济的发展;我国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国家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对外开放。 【解析】 (1)依据材料一“……它是中国近代新式生产事业与商业中心,上海、广州、天津、武汉等近代中国重要商业与工业城市均为通商口岸,构成中国近代经济发展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通商口岸孕育中国近代新兴社会阶层,造成城市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形成与发展。”由此可知通商口岸是中国近代新式生产事业与商业中心;孕育中国近代新兴社会阶层,造成城市资产阶级与工人阶级形成与发展,推动近代城市化进程。 (2)依据课本所学,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迈出了对外开放的步伐。设立经济特区,对外引进外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推动国内的进一步改革,扩大对外经济交流,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我国首先设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后来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个沿海城市,设立了上海浦东开发区。对外开放区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了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3)依据材料一我国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促进了我国近代经济的发展;材料二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促进了经济发展。由此得出:对外开放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民族独立是国家富强的前提。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海国图志》的刊出,打破了这种孤陋寡闻的状况,它向人们提供了80幅全新的世界各国地图,又以66卷的巨大篇幅,详叙各国史地。这样,使当时的中国人通过《海国图志》这一望远镜,开眼看世界。既看到了西洋的“坚船利炮”,又看到了欧洲国家的商业、铁路交通、学校等情况,使中国人跨出了“国界”,认识近代世界的新鲜事物。

材料二:《天演论》出版之后,不上几年,便风行到全国,竟作了中学生的读物了。读这书的人,很少能了解赫胥黎在科学史和思想史上的贡献。他们能了解的只是那“优胜劣败”的公式在国际政治上的意义。在中国屡次战败之后,这个“优胜劣败,适者生存”的公式确是一种当头棒喝,给了无数人一种绝大的刺激。几年之中,这种思想像野火一样,燃烧着许多人的心和血。

——胡适《四十自述》

(1)材料一中的著作的作者是谁?该著作反映了他什么主张?近代中国的哪一运动首先实践了这一主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天演论》“风行到全国”的原因?

(3)材料一、二中的两部著作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共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明清,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中国在内向性和外力作用下,中国将全世界的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全球通史》

(1)材料一中图一和图二反映的两种古代文明类型有什么不同?比较图一和图二提取一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海上贸易衰落原因?

 

 

查看答案

某作品中人与人关系疏远而冷漠,人物言谈东拉西扯、牛头不对马嘴,举止行为缺乏理智、漫无目的,机械重复着无聊动作,作者用这种方式表现资本主义社会对人们日常生活的控制,人们精神的空虚及对生活的无望和麻木,此作品是

A. 《战争与和平》

B. 《美国的悲剧》

C. 《约翰•克利斯朵夫》

D. 《等待戈多》

 

查看答案

20世纪80年代以后,西欧国家制定“尤里卡计划”,美国提出“星球大战计划”、“信息高速公路计划”,日本制定“科技立国”战略,中国制定“863计划”。由此看出哪一因素对国家经济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

A. 外交因素

B. 科技因素

C. 市场因素

D. 教育因素

 

查看答案

二战全面爆发后,罗斯福发表了“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制度的伟大兵工厂”的炉边谈话,美国各大工厂纷纷扩大规模,夜以继日地开工生产。到二战后初期,美国已拥有资本主义世界工业生产量的、外贸出口额的、黄金储备的。下列原因不属于美国在这一时期经济腾飞原因的是

A. 美国受到西欧各国的经济援助

B. 美国利用两次世界大战的有利时机,大发战争横财

C. 美国本土远离战场,未遭到战争破坏

D. 美国资源丰富,市场广阔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