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

“巍巍金陵,滔滔大江,钟山花雨,千秋芬芳。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侵华倭寇,掳掠烧杀,尸横遍野,血染长江。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炼狱六周,哀哉国殇。”这段文字反映了

A. 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

B. 南京大屠杀惨案

C. 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

D. 旅顺大屠杀惨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一九三七,祸从天降,一二一三,古城沦丧,三十余万,生灵涂炭”,由此判断与南京大屠杀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日军占领南京后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选项B符合题意;东北三省的完全沦陷与九一八事变相关;抗日将士血染卢沟桥与七七事变相关;旅顺大屠杀惨案与甲午战争相关;选项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鉴于大革命失败的教训,毛泽东在某次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次会议是指

A. 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 八七会议

C. 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D. 遵义会议

 

查看答案

郑超麟在其回忆录中说:“中华民国八年……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可以说,是在这一年觉醒的”。“当代中国的集体意识”主要是指(   )

A. 五四运动——毫不妥协的爱国精神

B. 中共成立——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

C. 红军长征——坚守理想信念的革命文化

D. 三大战役——加速解放战争胜利的人民力量

 

查看答案

“人类精神和文化至少已经历两次伟大的觉醒,第一次在公元前800-前200年之间,……第二次以启蒙运动为标志,首先发生在18世纪的西欧,然后向世界各地传播开来。”在这“两次伟大的觉醒”中,中国的代表人物有(  )

①孔子;

②徐光启;

③黄宗羲;

④陈独秀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下列有关《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具有宪法性质

②规定了国家的一些基本原则

③规定了人民的各项权利与义务

④具有资产阶级性质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①③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孙中山在总结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时说:“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概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

B. 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

C. 揭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

D. 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