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

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 九龙司

B. 香港岛

C. 台湾

D. 辽东半岛

 

B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鸦片战争中国战败,1842年中国被迫签订中英《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需同英国商定。鸦片战争期间在位皇帝是道光帝,因此说“在他手上打了败仗丢了土地”--香港岛,故B项符合题意;九龙司地方一区是在第二次鸦片战后签订的《北京条约》中割让的,当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咸丰帝,故A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台湾全岛和辽东半岛是在《马关条约》中割让给日本的,当时在位的清朝皇帝是光绪帝,故CD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所以本题应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郑和作为明朝的使者,每到一地,都代表明朝皇帝拜会当地国王或首长,同他们 互赠礼品,向他们表示通商友好的诚意。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与郑和下西洋有关的 亚非国家使节来华共318次,盛况空前。中国的茶叶、瓷器、纸张、纺织、造纸、印刷等物 产,指南针为代表的科技发明,“四书”“五经”、书画等为代表的中华书籍,成为物质文化 交流的重要产品。郑和同各国商民交换货物,平等贸易,购回当地的特产象牙、宝石、珍 珠、珊瑚、香料等,促进和刺激了民间贸易。

﹣﹣《从郑和下西洋话海上丝绸之路的崛起》

材料二:新航路开辟后,伴随着西欧殖民者的殖民扩张,连接欧洲、非洲和美洲的“三角贸 易”发展起来。以下为“三角贸易”示意图。

材料三:和平发展是中国长期以来一贯坚持的政策。历史上郑和下西洋,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推行经贸和文化交流,舰队这么强大却没有进行过任何侵略,而是调解纠纷,打击海盗。

﹣﹣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德国时发表的演讲

阅读后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分析郑和下西洋的积极意义。

(2)根据材料二,联系所学知识,评价“三角贸易”的历史影响。

(3)材料三中,习近平的演讲向世界传达了怎样的外交理念?依据材料一、二、三,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出郑和下西洋和新航路开辟的目的。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

材料二:如下图所示

材料三:为了按照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大多人的最大利益……根据过度时期总路线,从1953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开始实行系统的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公私合营中实行‘四马分肥’的‘赎买’政策。……在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客观形式的推动下……到(1956年)1月底,全国大城市以及50个中等城市,先后全部实现了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1)根据材料一,为了改变毛泽东所说的状况,党中央在1953年制定并实施了什么规划?其基本任务是什么?请例举出这一规划取得的两个主要成就。

(2)材料二中,由A到B有哪两个主要原因?由B到C变化的主要原因又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从中可以汲取什么深刻教训?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内容回答,除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外,国家还进行了哪两个方面的改造?

(4)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是什么?

 

查看答案

思路决定出路。思想解放能够推动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不能及……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

﹣﹣《江苏巡抚李鸿章致总理衙门原函》

(1)材料一、材料二分别提出了什么主张?这两个主张的提出有何共同目的?

材料三: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

(2)为了让“国人”“脱蒙昧时代”,陈独秀等人在历史上高举过哪两面大旗?材料三与材料二相比,在学习西方上有什么新特点?

(3)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在面对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时应秉持怎样的态度?

 

查看答案

“历史事实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实现民富国强”。为寻找历史事实依据,印证上述结论,九年级(13)班同学以“探寻中国救亡图存、富民强国之路”为主题,通过网络等手段搜集到以下资料,设计出相关问题,请你与他们一起进行探究。

(屈辱与探索)

材料一: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依据材料一,指出“鸦片战争成为中国历史的一块界碑”的含义是什么?“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概括“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的共同原因。

(抉择与奋斗)

材料二: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革命面貌从此焕然一新。1927年,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中国共产党人深刻地认识到,苏联式革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应将重心转向农村,积聚革命力量,发展壮大自己,经过艰难抉择,中国共产党终于找到了一条使中国走向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确革命道路,带领全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成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2)依据材料二,“正确革命道路”指什么道路?在这条正确革命道路指引下,中国共产党在长期艰苦卓绝斗争中经历了哪些重大事件?(两项即可)

(发展与富强)

材料三:1956年,我国基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之后,经过艰辛求索,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实现了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开创了一条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谱写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最壮丽的篇章。

(3)依据材料三,“历史性的伟大转折”指什么?“走向民富国强的道路”指什么道路?请列举1978~2001年我国在外交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一例即可)

(收获与拓展)

(4)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究,同学们对上述结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请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世界格局是指国际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在一定历史时期内相互制约所形成的一种稳定的结构状态。结合提示信息,完成下面各题。

(1)根据时间轴上的提示信息,写出与①②序号对应的相关历史事件。

     

     

(2)如下图两幅图中军事集团的形成,分别对上述不同时期的国际局势产生了什么影响?

(3)简述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国际格局中的地垃。

(4)在1955~1991年间的世界格局下,分别概述下列时间段内中国和西欧各自的经济发展特点。

20世纪50~70年代:     

20世纪70~90年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