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正当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焦头烂额时,一个宗教却趁着这混乱劲儿,在帝国境内逐渐兴起...

“正当罗马帝国由盛转衰、焦头烂额时,一个宗教却趁着这混乱劲儿,在帝国境内逐渐兴起。这就是当今世界三大宗教之一……”材料中的“宗教”诞生于(  )

A. 古代印度 B. 巴勒斯坦地区

C. 阿拉伯半岛 D. 古代中国

 

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说的宗教是基督教。基督教在1世纪是产生与巴勒斯坦一带。这一地区的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创立了基督教。1世纪时期的巴勒斯坦一带属于罗马帝国的版图,故B正确。古代印度是佛教发源地,是公元前6世纪创立的,故排除A项。阿拉伯半岛上是伊斯兰教发源地,是7世纪时创立。故排除C项。古代中国是道教发源地,产生于东汉末年,故排除D项。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时光荏苒,古代两河流域文明的光彩已然暗淡了。如今,我们只能通过古迹窥其一角。下列古迹中,属于两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  )

A.

B.

C.

D.

 

查看答案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材料三: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D代表民主(democracy),S表示科学(science),在字母S顶端上还有个圆球。

材料四:台湾也有一所清华大学,两岸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校名、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和文化传统。有人说两岸清华“同根同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正是两岸关系的写照”。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日,两地清华大学共同庆祝百年华诞,并各派副校长带队前往对方参加庆典。

回答问题:

(1)京师大学堂创办于什么时期?北大的校风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

(2)1900年是庚子年,想一想,材料二中的“庚子赔款”是依据什么条约产生的?洗劫圆明园的侵略者是谁?

(3)材料三中的雕塑是为了纪念哪位历史人物首先提出的什么口号?

(4)形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的历史原因是什么?当前两岸清华交往日益密切是在什么方针的指引下产生的?

(5)回顾北大清华的历史,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在中国近代史上,国民党和共产党是政治舞台上的两个重要角色,两党的关系深刻影响着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进程。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一生主张共同奋斗救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代表工农劳动阶级利益的政党,孙中山知道没有这些劳动阶级的热烈支持与合作,就不可能顺利完成国民革命的使命。

——宋庆龄《为新中国奋斗》

材料二:1937年9月22日,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23日,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至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第二次国共合作开始。

——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材料三:图中毛泽东与蒋介石会面的主要目的是共商国内和平问题。

请回答:

(1)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正式建立的标志是什么?据材料一,举例说明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后取得的成就。

(2)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结合材料二指出,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中,毛泽东与蒋介石“共商国内和平”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这次商谈实现了国内和平吗?请用史实说明。

(4)综合以上材料,你从国共两党关系的变化中得出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至l901年短短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逐步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逼近下,坠入屈辱、彷徨与困惑之中。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材料三  孙中山先生的一生,是为近代中国的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民生幸福而无私奉献的一生。

材料四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德先生和赛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1)1840年至l901年,西方列强对中国发动了哪几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2)材料二中的:“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分别指什么事件?

(3)孙中山为谋求“民生幸福”、“民主自由”有什么主张和重大实践?

(4)材料四中提到的“德先生和赛先生”分别指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它承载着苦难,浓缩着经验,沉淀着教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有人说: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一道闪电划过,却黑暗依旧;1921年,中国终于迎来了曙光。

材料二  这是战争史上的奇观,中华民族的壮举,惊天动地的伟大事业。是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资本主义侵略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

材料三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1901年,中国陷入无尽的黑暗中”、1911年的“一道闪电划过”、1921年,“中国迎来曙光”的分别指什么重大历史事件?

(2)材料二的战争中,国共两党合作抗战,分别取得哪两个著名战役的胜利?

(3)材料三中描述的是解放战争中的什么战役?南京的解放有何重大历史意义?

(4)阅读以上材料,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