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和”、“合”二字最早连用始见于先秦《国语·郑语》。“和合”思想一方面尊重世间万...

“和”、“合”二字最早连用始见于先秦《国语·郑语》。“和合”思想一方面尊重世间万物殊异的客观现实;另一方面强调整合疏解这些差异、分歧和矛盾。阅读下列材料,完成问题。

(源远流长)

材料一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和衷共济、和合共生是中华民族的历史基因,也是东方文明的精髓。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蕴涵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

——摘选自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和合文化的主旨演讲

(1)指出春秋战国时期哪些思想家的什么主张体现了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任举两例即可)

(国家统一)

材料二 

(2)根据图1、图2指出我国疆域有何重大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致信于荷兰殖民者揆一:“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即来索,则当地归我。”

(3)信中的“余”指谁?他在历史上突出的贡献是什么?

材料四  香港、澳门的回归,标志着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标志着我国在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

——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4)材料所述“中国人民洗雪了百年国耻”得益于哪一方针的实施?

(民族和声)

材料五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密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

——十九大报告

(5)古往今来,各民族为我国繁荣发展都作出了贡献。元朝时期我国民族融合的表现是什么?

 

 

(1)孔子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为政以德;孟子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主张以德治国;墨子提出“兼爱”、“非攻”。 (2)变化:疆域面积(在西北方向)大大增加。张骞出使西域,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加强管理。 (3)郑成功。收复台湾。 (4)“一国两制”。 (5)唐代以来进入中原的契丹、女真、渤海等民族,与汉族逐渐融为一体;从波斯、阿拉伯等地来到中国的人,长期与各族杂居,互通婚姻,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解析】 (1)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他提出“仁者爱人”,既要有爱心和同情心,主张以德治国,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体察民意;墨子是墨家的创始人,他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反对各国相互攻伐兼并、残害生命;孟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主张实行“仁政”,要求统治者不要过分盘剥人民。 (2)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疆域面积(在西北方向)大大增加,张骞通西域后,西汉王朝加强了对西域的经营,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置西域都护,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西域都护的设置,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3)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郑成功对台湾城采取长期围困的战略,并多次打败荷兰的海上援军,1662年2月,经过8个月的围攻,郑成功发动总攻,荷兰殖民者长官被迫投降,至此,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4)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后,邓小平从维护祖国和中华民族根本利益出发,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一国两制”就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在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为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开辟了途径。 (5)依据题干及所学可知,元朝时期,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期共同的生活,已经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交融,开始形成一个新的民族——回族。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我国提出了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古“丝绸之路”再次成为关注热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统称为“丝绸之路”……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是东西方交流合作的象征。

——《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

(1)“丝绸之路”最早开通于哪个朝代?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丝绸之路”的主要历史作用。

材料二  2014年9月,习近平主席对印度展开国事访问时表示,“我邀请莫迪总理下次访问中国时到西安去看看,看看当年玄奘藏经译经的地方”。

——新华社《外国元首访华缘何青睐西安》

(2)分析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玄奘对中印两国交流所做出了哪些贡献?

材料三  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对整个欧亚大陆有重大的意义。……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3)分析材料三,据所学知识说明宋朝“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主要表现及政策原因。

材料四  600多年前,明朝皇帝派出一支大型商船队,探索与世界其他地方的贸易。这些远征……更重要的是,它们给到访过的那些国家留下了持久的影响。

——(新加坡)李光耀

(4)材料四评述的是哪一历史事件?据上述四则材料谈谈古代“丝绸之路”对我们的启示。

 

查看答案

我国古代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200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一个形成、发展、巩固、强化的过程。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武帝施主父(即主父偃)之策,下推恩之令,使诸侯王得分户邑,以封子弟。

——《汉书·诸侯王表》

材料三  明朝建立之后,朱元璋为了解决君相之争……于1380年,将丞相胡惟庸诛杀,在随后的十年里,大肆捕杀其党羽,株连杀戮3万余人,并对我国政治制度进行了重大改组。

材料四  清朝沿用明朝政治制度,内阁仍然是政府的中枢机构。但因受清朝建立并保留下来的议政王大臣会议的制约,权力有限,使皇帝集权受到较大影响……后来,清朝统治者对中央中枢机构进行了改组。

(1)图1这种行政管理制度创立于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统治推行了什么制度?

(2)图2这种行政管理系统的名称是什么?

(3)材料二中汉武帝“下推恩之令”有什么积极作用?

(4)材料三和材料四中明朝和清朝为了进一步强化中央皇权,在政治上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各举一例)

(5)简要归纳中央集权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查看答案

下图是某著作中描绘我国古代井火煮盐工艺的一幅插图。该著作应是()

A《齐民要术》

B.《水经注》

C.《天工开物》

D.《海国图志》

 

查看答案

新疆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分割的一部分。清朝前期统治者加强对该地区治理的史实包括

赖和班禅  平定大小叛乱 

设置驻藏大臣   设置伊犁将军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清朝统治者认为,天朝物产丰富,无须同外国互通有无,于是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了(  )

A. 重本抑末政策    B. 闭关锁国政策    C. 鼓励海外贸易    D. 禁海政策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