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请根据以下连环画封面内容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短文中需...

请根据以下连环画封面内容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1)题目自拟

(2)短文中需包含连环画封面所涉及的历史事件及其影响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的感悟。

(3)表述清晰流畅,史实准确,字数150-200字。

 

题目:人民军队的伟大征程(或中国革命的曲折历程等)(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事件及影响: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百团大战,有力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渡江战役,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感悟:认识到人民军队伟大而艰辛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了解到人民军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其它答案符合题意也可) 表达清晰流畅,史实准确,字数200字左右。 【解析】 根据连环画封面“八一枪声”,“转折遵义”,“平型关大捷”,“百万雄师过大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八一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成为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军队、独立领导武装斗争的开始。遵义会议,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渡江战役,百万雄师过大江,1949年4月23日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因此题目可以拟为:人民军队的伟大征程。感悟认识到人民军队伟大而艰辛的发展历程,同时也了解到人民军队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日本在近代史上屡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面对侵略,中华民族奋起抗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大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材料二:“麻雀叫,麻雀叫,日本人,真凶暴。夺我东三省,杀我们同胞。小朋友,大家起来闹,日本糖果我不吃,东洋玩具我不要。”

材料三:“……五百年之后,人类是否还记得,曾经有过那么回事:卢沟桥被绑架了,万里长城被列为战利品,作为献给岛国皇妃的项链;南京城改作靶场,划为占领者的猎区……”

——张志民《以卢沟桥的名义》

材料四:台儿庄是红血洗过的战场……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在这里,我们击退寇兵……台儿庄的名字,和时间争长。

材料五:我只有一只玩具箱,丢在上海大同坊。……可恨日本鬼子兵,八月十三炮声响。……我就糊糊涂涂睡了觉,丢了玩具不晓得!……几时收复失地回上海,妈妈再给我买个汽车和小人。

——抗战歌曲《失去了的玩具箱》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1840—1919年间,清政府与日本进行过哪两场“殊死的决斗”?

(2)材料二中的“夺我东三省”局面发生在哪一历史事件之后?

(3)材料三中“卢沟桥被绑架了”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说出这一事件的历史意义?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因指挥台儿庄战役而载入史册的国民党爱国将领是谁?这场战役在中华民族的抗战史上有何历史地位?

 

查看答案

中国人的“中国梦”,在近代历史发展中,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艰难前行。这些梦想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连成一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他们自己的权位。他们从未梦想要把中国假造成一个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中国的奋斗》

材料二: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梁启超

材料三:1933年的新年,上海《东方杂志》推出了一个“新年的梦想”特刊,国内各界人士同做一场“中国梦”。……有人梦想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国共两党共商抗日救国大计。

——《一个时代的“新年梦想”》

请回答:

(1)材料一中“运动倡导者的梦想”是通过什么运动去实现的?这一运动在中央的代表人物是谁?

(2)为实现材料二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什么运动?揭开这个运动序幕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资产阶级革命派又进行了什么运动?这一运动的核心领导者是谁?

(3)材料三中“整个民族实现了空前的团结”是国共两党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事件是什么?

(4)作为青少年应该如何做才能实现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查看答案

在中国近代史上,北京曾经先后三次沦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60年10月9日,我们终于撤离了掠夺现场,身后留下一片废墟和大火,战争中悲催的一幕无论如何是遮掩不了的,它使军队失去了尊严,使一些人失去了荣誉!”  

材料二:皇城仅剩下最后一道门:午门。美军架好炮准备轰击,俄国人、英国人和日本人都很着急,不想让美国人抢先进入。各国司令官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为了防止一国独占或先占皇宫,暂停对皇宫的军事行动。                                         

材料三:日本向华北大量增兵,进入北平、天津。保卫北平的战斗异常激烈,赵登禹、佟麟阁将军壮烈殉国,平津相继沦陷。

(1)据材料一回答,“一片废墟和大火”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2)根据材料二分析,北京这次陷落与哪一次侵华战争有关?战争中,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哪一丧权辱国的条约?

(3)根据材料三回答,“平津相继沦陷”发生于哪次重大事件之后?

(4)回顾历史,面对北京(北平)先后三次沦陷的历史,你有何感想?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请在后面的括号内划“正确”,否则划“错误”。

材料一:1927年8月1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周恩来、贺龙等率领革命军举行了武装起义。”

材料二:1928年,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于4月中旬抵达江西省,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两军会师后,重新改编部队。

材料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上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七律·长征》

(1)材料一中的“起义”指的是秋收起义。(   )

(2)材料一中的“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   )    

(3)材料二中的部队重新改编后朱德任军长。(   )

(4)材料三中长征的开始时间为1934年。(   )

(5)材料三中长征胜利的标志是吴起镇会师。(   )

(6)材料三中长征的转折点是遵义会议。(   )

 

查看答案

下列属于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的是

A. 胡适    B. 严复    C. 左宗棠    D. 康有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