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辛亥革命之后,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认为拯救国家之路是: A. 反思中国文化,根本...

辛亥革命之后,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认为拯救国家之路是:

A. 反思中国文化,根本改造国民性

B. 继续政治革命

C. 实业救国

D. 教育救国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陈独秀等进步知识分子认为拯救国家之路是反思中国文化,根本改造国民性,为此掀起了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不是政治革命;实业救国是以张謇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掀起的;教育救国与题意不符。所以BCD项不符合题意,A项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为了更好的学习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历史,马小虎同学整理了这样的一条线索“合作建校---并肩作战——叛变屠杀”。请结合这条线索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究。

(1)“合作建校”指的是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时建立的什么学校?如果让你挑选合作办校的见证,你会选择下列哪几张?说出他们当时的职务。

(2)“并肩作战”指的是国共两党并肩进行的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取得了怎样的成果?

(3)发动“叛变屠杀”的是图中的哪些人物?

(4)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了,你从中总结出什么经验教训?

 

查看答案

长征是历史纪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20世纪30年代的长征,红军表现了英雄气概,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一长征精神,永远激励着中国人民前进。

(被迫长征)

材料一:        红军突围

(征途纪要)

材料二:                      

          

(历史感悟)

材料三:一路走来,我们没想到沿途群众的长征情结是那浓厚。江西瑞金有遍地的“红都”;路上遇到数不胜数的长征路、长征桥;哪怕是一个很小的“长征网吧”,也像“红军路”、“成武路”一样述说着当年的光荣与梦想。对红军走过的地方,各地都用多种形式来表达纪念。

(1)读材料一,简析红军长征的原因。

(2)读材料二回答:图一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地位如何?图二反映了红军长征中的哪一军事斗争?

(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红军能够取得长征胜利的原因有哪些?

(4)从红军的长征历程来看,红军身上哪些精神品质值得我们学习?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叶挺,惠阳县客家人,是我国近代史上闻名于国内外的杰出军事家。

材料二:叶挺独立团一营接到攻打武昌的任务后,一位共产党员班长将写好的遗书交给营长曹渊,同是共产党员的曹渊说:“我同你一样准备牺牲,还是交给周廷恩书记吧。” 周廷恩也说:“我要同你一起去攻城!”第一营官兵在攻城战中,人人奋勇,个个冲锋,几乎全部壮烈牺牲。

材料三:北伐军攻打武汉时,汉阳兵工厂工人举行罢工,断绝了敌人的军火来源,给吴佩孚以致命打击。各地农会还组织农民替北伐军当向导、抬担架、运送物资。

材料四:北伐进军中,黄埔军校的师生从广州誓师出发,不到一年就饮马长江,连克长沙、武汉、南昌、南京、上海而雄踞中国东南各省,击溃军阀吴佩孚、孙传芳数十万大军,扬威天下,使黄埔军校的声威达到新的高峰。

材料五:北伐战争还得到苏联政府的援助,苏联政府不仅以大批武器弹药、军需物资装备北伐军,还派遣了大批军事干部担任顾问,参加作战指挥。

(1)北伐战争中,与材料一所提人物有关的战役有哪些?

(2)材料二中的叶挺独立团因英勇善战,为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四军赢得了什么美誉?

(3)材料三中的“汉阳兵工厂”以及著名的汉阳铁厂的创建者是哪一位洋务派代表人物?曾在材料四中的“黄埔军校”担任过政治部主任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是谁?

(4)根据上述材料,请你归纳北伐战争能够胜利进军的原因。

 

查看答案

在13世纪,卢沟桥就闻名世界。意大利人马可·波罗在他的游记里称赞“它是世界上最好的、独一无二的桥”。1937年7月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表明(  )

A. 中国全民族抗战由此开始

B. 局部性的抗日战争开始

C.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由此形成

 

查看答案

在中国有这样一座城市,它为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为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30多万中国军民而饮恨。“它”就是(  )

A. 北京    B. 上海    C. 广州    D. 南京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