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1)上述材料是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鲁迅

(1)上述材料是对那一作品的评价?此作品写作体例是什么?此作品有什么影响?

(2)这一作品的作者是谁?他生活在什么时代?

(3)如何评价此作品的作者?

 

(1)《史记》,纪传体通史。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同时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 (2)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武帝时期。 (3)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西汉司马迁所著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是一部杰出的历史著作,同时是一部杰出的文学巨著。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史记》的作者是司马迁;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司马迁生活在西汉武帝时期。 (3)依据所学可知,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请阅读下列材料:

一代圣贤孔子曾经是鲁国人,500年后成为中国人,又过了500年成了东亚人,现在要让孔子成为世界人。据此,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材料二  现代著名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焚的危害,其实还在其次,春秋末年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三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1)根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中“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是指什么历史现象?“致命的打击”指的是哪一事件?

(3)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该主张产生了什么影响?

(4)材料二和材料三对待儒家的态度截然相反,但目的却是相同的,其相同的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发展经济是事关国计民生的重要问题,有作为的统治者无不重视经济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对于农商一列平视,从无重农抑商之主张。孟子以前之政治家,大多亦无重农抑商之主张,有此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自此视农为“本富”,商为“末富”,所谓“崇本抑末”之思想,渐成为中国流行的经济思想。

——摘编自李剑农《中国古代经济史稿》

(1)据材料一,指出孟子和商鞅对“农商”的态度。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主张并实行此种政策者,始自商鞅”的理解。

材料二  唐太宗在位20多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他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当时朝中人才济济。他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在政治上,他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唐玄宗即位后励精图治,重用贤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他发展经济,改革税制,使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他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

——摘编自齐世荣总主编《中国历史》

(2)指出材料二中“盛世局面”和“鼎盛时期”的名称。据材料二,归纳其共同原因。

材料三  宋朝的制度和文化有了重大发展,它的背后是中国经济尤其是商业的飞跃,我们不妨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外贸的发展也反映了当时商业的繁荣,而且它也是推动当时商业革命的主要力量;唐初人们尚轻视商业并试图限制其发展,但到了晚唐和宋朝时这种束缚就被打破了;中国首次出现了聚集了大量人口的商业大都市,与以前不同的是这些都市是商业中心而非政治中心。

——摘编自(美)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3)据材料三,概括宋朝时期“商业革命”的表现。

 

 

查看答案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获得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 南方战乱相对较少    B. 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C. 南方自然条件优越    D. 南方生产技术先进

 

查看答案

很多同学爱吃米饭,你可曾想到稻米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种植史。请你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判断,下列哪个地方的先民最早可以品尝到香喷喷的米饭

A. 北京周口店

B. 陕西半坡村

C. 山东大汉口

D. 浙江河姆渡

 

查看答案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部史学巨著,其内容“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其体例则开纪传体史书的先河。它就是(   )

A. 《资治通鉴》    B. 《汉书》    C. 《通典》    D. 《史记》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