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

学者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说:“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 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于是有政治上社会对流的可 能性。由此,官僚政治获得了非常大的弹性。”该“制度”指的是(  )

A. 察举制    B. 九品中正制    C. 科举制    D. 内阁制

 

C 【解析】 试题本题考查的是隋唐科举制度的作用。“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说明了隋唐科举制便于在全社会范围内选拔人才,为士子创造了相对平等的竞争机会,人才不断更新,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所以答案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求其宁息”而采取的措施是(  )

A. 焚书坑儒    B. 推行郡县制    C. 攻打匈奴    D. 修筑长城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民族危难之际,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带领全国各人民砥砺奋进,潜心筑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从1840年开始,在炮口的逼迫下,中国蹒跚地走入近代,随后的一百余年里,外国人通过条约“合法”地剥夺榨取、管束控制中国,使中国社会脱出常轨,改道变形。                   

——陈想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材料一中的“脱出常轨,改道变形”指什么?说出“在炮口的逼迫下”,19世末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材料二:  南昌起义的枪声,掀开了中华民族从苦难走向振兴的新的一页,从那时起,他们从井冈山一路走来,走过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万里长征,走过艰苦卓绝、血荣光的14年抗战,走过“将革命进行到底”的解放战争,走过戍边御敌、投身建设改革的辉煌岁月……。

(2)中国共产党从井冈山走出了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浴血荣光的14年抗战”胜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3)识读材料三的图示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图一,图二我国工农业生产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

材料四:  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实现中华民的伟大复兴,必须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统一社会稳定。……必须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必须合乎时代潮流,顺应人民意愿,勇于改革开放,让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始终充满奋勇前进的强大动力。

——摘自习近平总当记在中共十九大上的报告

(4)推翻“三座大山”和建立“符合我国实际的先进社会制度”的标志分别是什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文事业”有哪些成功实践?

(5)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查看答案

某校九年级(1)班同学在历史课上以“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为主题开展了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迈入新时代)

材料一 

中国1952—1966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

(1)根据材料一的发展曲线,分析中国在时期Ⅰ的经济发展状况及其这个时期工业特别是重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并指出时期Ⅱ中国国防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

(国际新形象)

材料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影响世界的十件大事

 

第一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第二件

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第三件

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第四件

提出“三个世界”战略思想

第五件

打破西方封锁新中国的坚冰

第六件

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第七件

对香港、澳门恢复行使主权

第八件

倡导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第九件

全面阐述“和谐世界”理念

第十件

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

 

 

(2)材料二中第七件大事港、澳回归得益于哪一构想的提出?我国成功收回香港、澳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三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3)根据材料三,分析1992年后我国的经济体制发生了什么变化?

(强国党领导)

(4)综合上述探究,使我们更加坚定了“只有共产党才能发展中国”的信念。面对难得的历史机遇,我们如何应对未来发展中的挑战?

 

 

查看答案

20世纪的中美关系复杂多变。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的目的是什么?你认为这场战争对新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材料二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的区别。但是,双方同意,各国不论社会制度如何,都应根据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不侵犯别国、不干涉别国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国际争端应在此基础上予以解决,而不诉诸武力和武力威胁。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准备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中实行这些原则。

 

——1972年《中美联合公报》

(2)根据材料二,中美双方达成什么共识?根据材料一、二,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材料三 

(3)请对材料三中的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中美关系顺利、稳定发展的前提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国家独立、人民幸福、民族振兴,进行了不懈奋斗。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根据图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胜利中的作用?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开辟了中国历史新纪元,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材料二:

(2)图三中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图四中小岗村发生变化主要得益于哪项措施的推行?这一措施贯彻了哪次会议的精神?

材料三:1978年,邓小平第一次成为《时代》周刊的年度风云人物,该刊认为邓小平“给他饱受极端主义之苦的中国带来了稳定与安宁”。

(3)材料三中的“极端主义”指的是哪一事件? 20世纪50年代后期,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发生了什么类似的严重失误?

(4)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中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