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如下图,1903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

如下图,1903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一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上面刻有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这一重要遗产属于(      )。

A. 古巴比伦 B. 古埃及 C. 古印度 D. 古中国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03年,法国考古队在两河流域的苏撒遗址中发现了黑色玄武岩圆柱。它的上面刻有用楔形文字写成的“前言”及法律条文。这一重要遗产属于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一部法典,史称《汉谟拉比法典》,它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古代两河流域的苏美尔人创造了楔形文字,后来被西亚古代各民族所采用。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阿拉伯人有一句谚语:“人间惧怕时间,而时间惧怕金字塔。”历经数千年风雨沧桑的金字塔,仍然屹立在茫茫沙漠的边缘,见证人间世态的变迁。下列对金字塔解读不正确的是(      )。

A. 该建筑是古埃及国王的陵墓 B. 该建筑是古埃及国王(法老)权力的象征

C. 该建筑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 D. 该建筑是古埃及的军事防御工程

 

查看答案

中国、苏俄(苏联)两国革命和建设道路的探索过程既有相似之处,也存在差异。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此进行学习和探究,请你参与其中,帮助他们解决问题。

步骤一 活动探究

活动1 对两国革命道路的探究

(1)要求:模仿小芳对中国革命道路的解说,帮小军将俄国革命道路开辟的解说词补充完整。

活动2 以两国建设道路的探索为研究对象,结合以下材料,探究相关问题。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材料中“列宁的思路”是指什么?“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3)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十年社会主义道路探索中,我们成功仿效了苏联的很多做法,但也有自己的创新,同时也出现过严重失误。请就“成功仿效”“创新”和“失误”各举一例。

步骤二 感悟提高

(4)比较两国探索的成功经验和惨痛教训,你得到的最大启迪是什么?

 

查看答案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材料一:英国在成为大国的过程中,戏剧家莎士比亚的作品提升了英国的人文精神,科学家牛顿的……开启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大门。瓦特改良的蒸汽机使英国成为“世界工厂”,他们的名字,十分醒目地写在英国走过的大国之路上。

(1)材料一中牛顿的重大贡献是什么?

材料二:

(2)材料二展示的发明成果,它的发明者是谁?

材料三:军事科技的发展令人始料不及。在1899-1902年的第二次布尔战争中,一门5英寸口径的大炮还需要32头牛来牵引。到1916年,坦克已经成为驰骋沙场的流动炮台…到了20世纪90年代,海湾战争中一架F-15E重型轰炸机的攻击能力,相当于140门大炮同时发射的威力。

——《浅谈战争与科技的关系》

(3)新式武器的使用加剧了战争的残酷性。写出一战前在欧洲形成的两大军事对抗集团的名称。一战是一场什么性质的战争?材料中涉及到的一战中使用的新式武器是什么?

(4)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但在当今世界,谁不重视科技,谁就会被淘汰。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查看答案

危机,是险境也是机会。政治危机、民族危机、经济危机等伴随历史的延续,客观上也促进了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19世纪中期,面对历史发展的潮流,美国、俄国和日本都出现了社会危机。根据图片展现的历史信息,分别写出三国面临的主要社会危机是什么?   

(2)图一所示的危机,引发了什么?

(3)俄国、日本解决危机的方式的共同点是什么?   

(4)美国、俄国、日本所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作用?

(5)借鉴美国、俄国和日本等强国的历史发展经验,请你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出两条合理化的建议。

 

查看答案

创新是一个国家与民族发展的灵魂。

(1)始于元朝的郡县制,是13世纪以来中国的主要地方管理制度,影响深远。(   )

(2)14世纪中叶以后,一些富裕的农民通过承租、购买领主土地等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建立种植园,顺应了土地集中的趋势。(   )

(3)我国著名化学家詹天佑,勇于创新,制出纯碱,打破了欧美国家在该领域的垄断。(   )

(4)1913年,美国企业家福特使用流水线生产汽车,带来了汽车制造业的革命。(   )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