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那一天...

历史长河中有许多“那一天”令人铭记,催人奋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那一天,火炬高擎。简述那一天学生提出“外争国权”的历史背景及结果。

(2)那一天,烽火燎原。根据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论述七七事变是中国十四年抗日烽火中的重要节点。(要求史论结合,表达简洁)

(3)那一天,全民欢腾。请谈谈你对“全民欢腾”的理解。

 

(1)背景:1919年巴黎和会外交失败,被英美控制的巴黎和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结果: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2)第一层次:能从单个角度说明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战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如: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 第二层次:能从两个角度或有逻辑地说明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战历程中的重要节点。两个角度的如:七七事变爆发后,国共两党从对立转向合作;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有逻辑的如:七七事变爆发后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或结合史实对某一角度作具体阐述。 第三层次:能多角度、有逻辑地说明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战历程中的重要节点。如:七七事变爆发后,国民政府转变抗日态度,国共两党从对立转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实现了全民族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所以,七七事变是十四年抗战历程中的重要节点。 (3)1945年 8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意味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解析】 (1)根据材料“我们学界今天排队游行”“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由此可知反映的是五四运动。结合课本所学,1919年初,英法美等国召开巴黎和会,中国作为战胜国派出代表参加会议,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取消外国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合理提案,遭到和会拒绝,会议竟决定将德国在中国山东侵占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举国震惊,五四运动爆发。因此那一天学生提出“外争主权”的历史背景为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失败;1919年5月4日,北京3000多名学生汇集在天安门前,举行了五四运动。主力是学生。6月5日,运动转移到上海,工人、商人都参加了运动。在全国人民的强大压力下,中国代表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 (2)依据材料二中第一幅图“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节选)”,结合课本所学,①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全面侵华,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国民政府转变抗日态度,国共两党从对立转向合作,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②由图片“九一八事变后,东北抗日义勇军和部分东北军在白山黑水间抗击日军侵略”反映的是九一八事变;由“国民党正面战场”“八路军的百团大战”“各地侨胞捐款”,结合课本所学,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中国共产党领导局部抗战的开始。中国从局部抗战转向全民族抗战,各个阶层都贡献自己的力量,为抗战作出贡献;③由图片“日本投降签字仪式”反映了日本的失败,中国的胜利,得出:经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中华民族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 (3)根据材料:1945年8月15日,人民高举斯大林、罗斯福、丘吉尔、蒋介石像庆祝胜利,可知反映二战的胜利。结合课本所学,1945年 8月 15 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鸦片战争以来反抗侵略的斗争中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作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也意味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以下图片记录了二战期间的四个瞬间,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③    C. ②①③④    D. ②①④③

 

查看答案

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人民解放军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图中的“尖刀”表示的是(  ▲  )

A. 转战陕北    B. 千里跃进大别山

C. 平津战役    D. 淮海战役

 

查看答案

年代尺是认识历史的工具。下面是九年级某同学整理的简易年代尺。据此回答以下各题。

1.年代尺中①②③④所示时间节点发生的历史事件与下列主题词相对应的是( ▲ )

A. 开天辟地   军旗升起   星火燎原   翻身作主

B. 军旗升起   翻身作主   开天辟地   星火燎原

C. 开天辟地   翻身作主    星火燎原   军旗升起

D. 军旗升起   开天辟地   翻身作主   星火燎原

2.通过该年代尺有助于我们了解         主要历程。(  ▲  )

A. 国民大革命    B.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C. 中华民族抗日战争    D. 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查看答案

一书中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的标题最有可能是(  ▲ )

A. 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 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C. 中国社会走向衰落    D. 东西方间的冲突与隔绝

 

查看答案

下列最能体现“弱国无外交”、“强权即公理”等不公平现象的有 ( ▲ ) 

①《尼布楚条约》 

②《南京条约》

③《独立宣言》

④《辛丑条约》

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④ D. ③④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