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恩格斯说过,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

恩格斯说过,某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这个国家是(  )

A. 美国 B. 英国 C. 沙俄 D. 法国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858年,俄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瑷珲条约》,割占中国领土60多万平方千米。而这一土地的面积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故C项正确。美国没有割占中国领土,故排除A项。英国在1860年,签订的《北京条约》割占的中国的九龙司地方一区,故排除B项。法国没有割占中国领土,故排除D项。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英、法等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的根本目的是(    )

A. 报复中国的禁烟运动 B. 争取外交领域的平等

C. 保护鸦片的正常贸易 D. 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

 

查看答案

欣赏漫画有时需要运用历史知识,下图中的人物被称为“中国禁毒第一人”他是一位(    )

A. 领导抗击倭寇斗争的民族英

B. 领导抗击荷兰殖民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

C. 领导抗击沙俄侵略斗争的民族英雄

D. 领导禁烟运动的民族英雄

 

查看答案

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出现过多次变法改革,推动了中华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请观察图片,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请回答:

(1)图一B处的辩论者受到秦孝公的重用,在秦国开展了一场什么重大活动?请列举该活动的主要内容。

(2)图二中的姓氏改变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这一事件的主要内容有哪些?这一事件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改革要想取得成功需要哪些条件?

 

查看答案

“一带一路”战略贯穿欧亚大陆,为沿线国家加强经贸往来提供了便利条件,在平等、包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续写共同发展的新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丝绸之路示意图

材料二:“明初,社会安定,国力雄厚。1405﹣1433年,明政府先后七次派郑和下西洋。”

材料三:公元1500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竞争的历史大幕,也拉开了不同文明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注视和相互对抗的历史大幕。

材料四:1955年,众多亚非独立国家的首脑,聚集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材料五: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

材料六  “……与外界隔绝,曾是保存旧中国的首要条件。……

——马克思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点以及为其开通作出重大贡献的历史人物是谁?

(2)材料二中郑和下西洋船队最远到达哪?

(3)材料中的“地理大发现”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对世界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4)材料三中出席“亚非国际”会议的中国代表团团长是谁?他提出了什么方针?

(5)材料五中1993年这个“共同体”又叫什么?

(6)依据材料六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朝“与外界隔绝”采取了什么对外政策

(7)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闻讯回家,看见焦土断垣,急切地问:“伤人了没有?”对财产的损失只字未提。

材料二: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说:“书籍被烧其实还在其次,春秋以来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的那种精神事实上因此而遭受到了一次致命的打击。”

材料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请回答

(1)材料一体现了孔子什么主张?他是哪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怎样?

(2)材料二中的“致命打击”指的是哪一件事?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蓬蓬勃勃的自由思索”又是指什么历史现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3)材料三的主张是谁提出来的?采用这个主张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