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

    史料是研究历史的重要依据。阅读史料,回答问题。

史料一: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

——张謇《张季子九录•文录》

(1)结合史实说明“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

史料二:除剪了一些辫子和挂上一块民国空招牌外,别无所谓成功。

——北京日报《陈独秀论辛亥革命》

(2)用一句话概括史料二的评价观点,并说明此评价所具有的合理性。  

(3)综合以上内容,指出我们在运用史料评价历史事件时应注意的事项。

 

(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三权分立,主权在民,推行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2)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 (3)要收集和运用不同的史料进行有理有据地评价;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由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主张三权分立,主权在民,推行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结束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2)依据材料信息“除剪了一些辫子和挂上一块民国空招牌外,别无所谓成功”,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是一场失败的革命。因为辛亥革命没有改变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多数中国人的精神面貌依然如故。 (3)依据所学可知,在运用史料评价历史事件时应注意收集和运用不同的史料进行有理有据地评价;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49年4月,陈毅欣然写道:“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该诗感怀的历史事件的历史意义是

A. 有利于避免内战、和平建国    B. 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全面进攻

C. 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D. 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查看答案

下列可以证明二战中法西斯侵略者对人类犯下的罪行的历史资料是

①国会纵火案档案                       

②《慕尼黑协定》文本

③南京大屠杀遗址                        

④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查看答案

1939年8月31日,希特勒签署了关于实施“白色方案”的命令。其中写道:“进攻日期:1939年9月1日。”与该命令内容相关的历史事件

A. 突袭波兰    B. 进攻法国    C. 突袭苏联    D. 偷袭珍珠港

 

查看答案

这里因为1935年召开的一次会议而名垂青史,被誉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起点”。“这里”是指

A. 江西瑞金    B. 陕西延安    C. 甘肃会宁    D. 贵州遵义

 

查看答案

“宛平城外狼狗叫,卢沟桥上枪声激”。这首诗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

A. 十年内战开始    B. 抗日战争开始    C. 全面抗战开始    D. 抗日战争胜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