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

模仿和创新相结合是日本民族的一特色,主要体现为“汉化”和“欧化”。其中“汉化”是指(  )

A. 汉谟拉比法典

B. 大化改新

C. 奴隶主民主政治

D. 种姓制度

 

B 【解析】 依据课本所学,6-9世纪日本积极吸收中国文化。中国文化直接影响着日本,推动日本进行改革。从646年开始,日本仿效唐朝的典章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汉化改革,史称“大化改新”。大化改新使日本发展成为一个中央集权制的封建国家,B项符合题意;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制定维护奴隶主利益的《汉谟拉比法典》,A项不合题意;公元前5世纪后期,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C项不合题意;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马克思说:“希腊的内部极盛时期是伯里克利时代,外部极盛时期是亚历山大时代。”“希腊内部极盛”的主要原因是(  )

A. 对外交流频繁    B. 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

C. 民主政治达到极盛    D. 农耕文明发达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欧美列强看见东方刚刚崛起的小国日本打败了中国,便认为这个东方巨人已经躺在“死亡之榻”上,瓜分这个巨人的“遗产时机”已经到来,便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获得各种政治、经济利益,控制中国经济命脉,中国名义上保持着独立的地位,实际上处于半瓜分的状态......

材料二: 战败极大地震撼了中国人,使中华民族的各阶级.各阶层普遍产生了亡国灭种的危机感、大祸临头的紧迫感。此时,中国思想界认识到,只有一场激进的改革,甚或革命,才可拯救中国。进步人士倡导效法彼得大帝与明治天皇,进行体制重组;极端分子则主张革命,以中华民国代替满族王朝。在战后中国,政治运动主要由这两股潮流成......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场对外战争?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各阶级、阶层展开了拯救中国活动的背景是什么?

  举例说明有哪些拯救中国的活动?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这场战争的失败产生了哪些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探究问题。

(歌曲1)

 

(歌曲2)1935年电影《风云儿女》

  

(歌曲3)

(1)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三首歌曲的创作分别与哪一重大历史事件直接相关

(2)分别概括这些事件反映的当时社会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

(3)据上述材料,归纳三首歌曲体现的共同革命精神。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七七事变后......蒋氏的谈话,承认了共产党在全国的合法地位,指出了团结救国的必要,这是很好的......两党的统一战线是宣告成立了。这在中国革命史上开辟了一个新纪元。这将给中国革命以广大的深刻的影响,将对于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发生决定的作用。

——杨静:《庐山谈话对全民族抗战的影响》

材料二:在抗日战争中,国民党领导的正面战场进行20多次几万人甚至几十万人以上的大会战,共阵亡130多万人,170多万人受伤。八路军、新四军挺进敌后,广泛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武装,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战场。为支持长期抗战,沿海地区的民族资产阶级将企业内迁;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海外华侨积极捐款捐物;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           

材料三:抗战爆发时,我党党员只有4万人;红军和南方游击队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时,总共只有五六万人。共产党在国内外政治影响有限,军事力量弱小。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逐渐走向全国、全世界,军事力量也有了空前的发展。抗战胜利时,我党党员发展到120多万;人民军队发展到120余万,民兵发展到260万;

(1)依据材料一,哪一事件加速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该事件发生后,中国的抗战形势发生了什么变化?

(2)结合所学知识思考:共产党的哪些表现赢得民心出现了材料三中的情形。

(3)依据上述材料分析,国共第二次合作对抗日战争产生的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民国成立后,在服制上明确规定“自大总统以至平民其样式一律”,服装已不按职位、身份加以区别,

而只是按性别不同,场合不同加以区分。这一变化表明

A. 服饰不再表现等级划分,体现平等原则

B. 西方服饰在中国占据主导地位

C. 传统服饰对新式礼服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D. 社会习俗变化,体现鲜明的政治色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