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 挽救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B. 使民...

下面三幅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产生的共同作用是

A. 挽救了中国的民族危机    B.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 改变了人们的社会习俗    D. 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三幅图片“京师大学堂”“《新青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可知分别对应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三者都没有能够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能够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故A不符合题意。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的是辛亥革命,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君主立宪,新文化运动宣扬民主、科学和马克思主义,故B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侧重于政治上的近代化,新文化运动侧重于思想上的近代化,故C不符合题意。戊戌变法、新文化运动和辛亥革命都在不同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故D符合题意。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1926年9月18日《工人之路》报道:汉阳兵工厂的工人于9月1日宣布:“为自身的利益,

为湖北民众的利益,为革命的利益,实行总罢工。”。材料表明他们此举的目的是

A. 声援北京学生运动    B. 落实中共一大纲领    C. 支援北伐战争    D. 响应秋收起义

 

查看答案

下图所示史实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A. 辛亥革命

B. 北伐战争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

D. 红军的战略转移

 

查看答案

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占领南京后,太平军应集中力量,一鼓作气地攻下北京,这样就有可能推翻清政府。可是林凤祥率领的北伐军并非太平军主力,而是一支孤军深入敌境、自取灭亡的偏师。”作者旨在说明影响战争结局的因素是

A. 阶级局限性    B. 人心的向背    C. 军队的士气    D. 战略战术

 

查看答案

义和团运动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反帝爱国运动,面对八国联军的侵略,义和团进行了英勇抵抗。下图所示四个地点发生的事件表述不正确的是

A. ①处八国联军死伤多人,被迫撤回天津

B. ②使清政府在政治上处于被动的地位

C. ③清军直隶提督邓世昌壮烈殉国

D. ④攻占此处后,慈禧太后对外宣战

 

查看答案

1858年我师战败签订《天津条约》后,僧格林沁在大沽口伏击前来换约的人马,把对方打的人仰马翻,当英法派员前来谈判时,又活捉对方三十九人,并虐杀俘虏二十名,招致夷狄一怒之下进攻京师报复......材料中的“报复”

A. 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势力    B. 指的是剿杀义和团

C. 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D. 表现了英法联军的野蛮、贪婪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