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材料一:

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敌。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材料三:……追本溯源,……只因为拥护那德谈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的四幅图文材料,分别写出相对应的运动名称。

(2)材料二反映了康有为等人“君主立宪”的政治主张,这代表了哪一阶级的要求?

(3)图三人物领导了一次伟大的运动,这次运动(革命)的指导思想什么?

(4)材料三中的“德、赛两先生”是指什么?这次运动的性质是什么?

(5)综合上述材料,请简要概述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哪些变化。

 

(1)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或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2)资产阶级(或资产阶级改良派、资产阶级维新派) (3)三民主义 (4)民主、科学。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5)先学习西方的技术(或器物),再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 【解析】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片1和“师夷长技”来可知,19世纪60-90年代,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以“师夷长技”来自救的洋务运动;由图片2中“变着,天下之公理也--梁启超”可知,梁启超和康有为等人上书光绪帝请求变法,领导了戊戌变法;依据图片3孙中山可知,他领导了辛亥革命,提出了三民主义;依据图片4《新青年》和陈独秀可知,陈独秀和鲁迅、李大钊、胡适等人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由材料二“窃闻东西各国之强,皆以立宪法开国会之敌。国会者,君与民共议一国之政法也。立行宪法,大开国会以庶政与国民共之,则中国之治强计日可待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梁启超等领导的戊戌变法是由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的一场救亡图存的变法运动。 (3)图3是孙中山,他以三民主义为指导思想领导了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新文化运动中对“民主”和“科学”的称呼,是其后数十年中国思想文化界使用频率较高的两个词。民主和科学的英文分别是Democracy和Science,人们在翻译这两个词时以单词第一个字母的音译再加上“先生”二字,这样既生动又简单,让人不易忘记。新文化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 (5)综合上述材料可知,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在向西方学习过程中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军事器物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的历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 爆发了五四运动    B. 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C. 发动辛亥革命    D. 建立了中华民国

 

查看答案

中国有一座城市,它曾经是最早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工人阶级在这里首先登上政治舞台,中国共产党从这里开始踏上革命征程,这座城市是(  )

A. 上海    B. 重庆    C. 天津    D. 北京

 

查看答案

“四十年前会上逢,南湖泛舟语从容。济南名士知多少,君与恩铭不老松。”这是董必武同志于1961年写的怀念战友的一首诗。诗中“四十年前会上逢”的“会”是指

A. 中共一大    B. 中共二大    C. 遵义会议    D. 八七会议

 

查看答案

下列的文章中以宣传马克思主义为主的有

①《敬告青年》

②《狂人日记》

③《庶民的胜利》

④《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查看答案

1920年5月以后,北京、上海等地创办 《劳动界》 《劳动音》等刊物宣传的主要内容为

A. 三民主义    B. 维新思想    C. 马克思主义    D. 民主与科学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