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图为某历史兴趣小组做的研究性学习展板,你认为最合适的入选国家是 A. 古巴比伦...

下图为某历史兴趣小组做的研究性学习展板,你认为最合适的入选国家是

A. 古巴比伦

B. 古印度

C. 古希腊

D. 古罗马

 

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十二铜表法》、万神殿”,可知与古代罗马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450—前449年,罗马颁布了成文法,因这部法刻在十二块青铜板上,所以被称为“《十二铜表法》”;万神殿属于古代罗马建筑。选项D符合题意;选项ABC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公元前443年伯里克利成为雅典首席将军,继续推行民主改革。这一年距今(2019年)

A. 1576周年

B. 1575周年

C. 2461周年

D. 2462周年

 

查看答案

世界文明可分为东西方两大体系,古中国、古印度、古埃及和古巴比伦为东方文明,古希腊、古罗马为西方文明。以下对这两种文明不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东方文明都发源于亚洲,西方文明都发源于欧洲

B. 东方文明实行中央集权制,西方文明是民主政治

C. 东方文明发明于大河流域,西方文明发源于沿海或海洋

D. 东方文明以农耕为主,西方文明工商业发达

 

查看答案

西亚的两河流域是世界古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下列属于古代西亚地区文明的是

①种姓制度

②《汉谟拉比法典》

③基督教

④楔形文字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④

 

查看答案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今的热点话题之一,在中国的古代历史上,也曾出现过“和谐”典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人与自然的和谐)

材料一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有了它,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

——余秋雨

(1)材料一反映的是哪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水利工程?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

(人与社会的和谐)

材料二 

(2)材料二与东汉初年的哪一“人与社会和谐相处”的治世局面密切相关?概括这一治世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

(世界范围的和谐)

材料三  古“丝绸之路”已经成为历史,但其在……以后的历次碰撞中相互激发、相互学习,互相从对方的体系中汲取本文化发展需要的养分,相互滋润,使人类在征服与被征服中不断向前发展。在今天开发西部的热潮中,古丝绸之路在传播华夏文明(现代文明)中将焕发生机。

——节选自《360百科》

(3)材料三反映的是促进“世界和谐相处”的丝绸之路。为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历史事件是什么?该道路在当时起了怎样的历史作用?

(构建和谐的关系)

(4)请你为我们今天构建和谐家庭(或校园)提几点建议。

 

查看答案

改革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夫商君为孝公平权衡、正度量、调轻重(在秦国范围内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决裂阡陌,教民耕战。是以兵动而地广,兵休而国富,故秦无敌于天下。

——《战国策・秦策》

材料二  下图所示是四方古印文,它们见证了秦朝的改革。

材料三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诸功臣旧族自代来者,姓或重复,皆改之(各位有功之臣以及从代郡来的老家族的人,姓中有的是复性,都要改为简单易记的姓)”。

——《资治通鉴》

(1)阅读材料一,材料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材料中的“教民耕战”的直接影响是什么?

(2)阅读材料二,四方古印文体现出哪些有效的历史信息?

(3)阅读材料三,“魏主”指的是谁?这段材料反映了“魏主”改革中的哪项措施?

(4)对于以上改革,有人认为“商君遭车裂而亡,秦朝二世而灭,鲜卑族汉化”。所以,这些改革都是失败的。你认同这一观点吗?如果不认同,请你写出判断改革成功与否的依据是什么?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