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

成语“趁火打劫”用来比喻乘人之危牟取私利。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干此勾当,强占中国大片领土的国家是

A. 英国

B. 法国

C. 日本

D. 俄国

 

D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国在英法联军以武力对中国侵略之际,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平等条约,共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是强占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D。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法国大文豪雨果有这样的评价:“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绘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无与伦比的圆明园被毁于(  )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查看答案

《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 甲午战争 B. 鸦片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D. 第二次鸦片战争

 

查看答案

林则徐在上道光皇帝的奏折中指出:“迫(等到)流毒于天下,则危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 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社会(   )

A. 鸦片泛滥成灾    B. 西方传教士活动猖撅

C.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D. 国家主权不断丧失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贞观年间,一位吐蕃赞普统一了青藏高原的各个部落。他仰慕中原文化,多次派使者到唐朝求婚。最终,唐朝把一位公主嫁给了他。

材料二  唐朝时期,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得到周边各族的拥戴,被北方和西北地区的各族首领尊奉为“天可汗”。

材料三  他即位以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在两位贤相的辅佐下,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在他统治前期,经济繁荣,民众生活安定,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1)材料一中的“公主”指的是谁?材料反映的唐蕃和亲有什么意义?

(2)材料二中的“天可汗”指的是哪位皇帝?

(3)材料一、材料二中唐朝的做法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

(4)材料三中的“他”指的是哪位皇帝?在“鼎盛时期”,唐朝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武德四年五月,秦王李世民攻克隋朝东都后,看到富丽堂皇的宫殿,不禁感叹道:“逞侈心,穷人欲,无亡得乎!”

材料二  贞观二十一年四月,李世民嫌京城闷热,便在临潼骊山顶上修筑了翠微宫。三个月之后,又指责宫室小气,辱没了大唐威仪,便重修了玉华宫。位于东都的“洛阳宫”本是隋炀帝吃喝玩乐的地方,李世民遂接管过来,“营造不已,公私劳费,殆不能堪。”连同“飞山宫”在内的庞大建筑群,豪华气派,极尽奢靡,整座工程,都是黄金白银乃至能工巧匠的生命堆起来的。

材料三  李世民28岁登基,在位23年,文治武功,千古罕有。

(1)依据材料一指出李世民从隋亡中得出的认识是什么?为此,李世民执政后采取了哪些措施?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李世民的主要变化是什么?有何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