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材料一:……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毛泽东《沁园春•雪》

(1)上述材料中涉及的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

A、都是开国皇帝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

材料二:据史书记载,“公元前127年,汉皇帝下了一道命令,规定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也不断下降。”

(2)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大臣的什么建议,使诸侯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为什么这个建议会被汉武帝接纳?

材料三:“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3)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哪个大臣的建议?这个建议是什么?

(4)汉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强统一,还在经济上把哪两个方面的经营权收归中央,改善国家财政?

(5)结合材料,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

 

(1)B。 (2)主父偃,推恩令;有利于巩固汉王朝的统治,解决诸侯王问题。 (3)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4)铸币权;煮盐、冶铁。 (5)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或者汉武帝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 【解析】 (1)依据材料“惜秦皇汉武,言之有理即可输文采”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秦始皇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他们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巩固了封建统治,B项符合题意;秦始皇是开国皇帝,汉武帝不是开国皇帝,A项不符合题意;汉武帝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C项不符合题意;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不是二者的相同点,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 (2)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采纳了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使诸侯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解决了王国的问题,这一政策有利于巩固汉王朝的统治,解决诸侯王问题,所以汉武帝接受这个建议。 (3)结合所学可知,为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把儒家思想作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除了在政治、思想上加强统一,还在经济上把铸币权;煮盐、冶铁两个方面的经营权收归中央,改善国家财政,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5)依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是一位拥有雄才大略的皇帝,实现了国家的大一统,实现了国家的繁荣昌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对外交往有利于促进国家的发展。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称为“一带一路”。“一带一路”不只是单纯的陆上与海上国际交往通道,而是一个借助历史符号构筑的全球联系网络,是一个彰显中国国际影响力的战略构想,令世界各国意识到中国的重要性正在与日俱增。

(1)在古代,我国陆地上就已经有了重要的商路与外国进行沟通,进行贸易往来。请问这条商路的出发点在什么地方?这条商路的开辟有着什么作用?

材料二:汉对西域战争的胜利,西方道路的畅通得到了保证。……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外文化的交流开始了一个新纪元。从西方传到中国来的,就物产方面说,家畜有汗血马,植物有苜蓿、葡萄、胡桃、蚕豆、石榴等十多种,这些物产的输入,给中国增加了新财富。就文化方面说,有乐器乐曲的传入。张骞传来《摩诃兜勒》一曲,乐府因胡曲更造新声二十八解,朝廷用作武乐。西汉晚期,印度佛教哲学与艺术,通过大月氏传入中国。希腊罗马的绘画也在一世纪中传到天山一带。这些西方文化特别是佛教哲学的东来,大大影响了东方人的精神生活。

——翦伯赞《中国通史》

(2)依据材料二回答,从西方传来中原的物产和文化有哪些?

材料三:据新华社北京2013年7月5日电,乌鲁木齐“7•5”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已造成156人死亡、1080人受伤和巨大的财产损失,举世为之震惊。该事件是由“东突”分裂组织——以热比娅为首的“世界维吾尔代表大会”一手策划、指挥实施的。

(3)根据材料三疆独分子的野蛮行径,请你用具体的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

 

 

查看答案

材料一:文帝二年诏曰:“农,天下之本也,民所恃以生也,而民或不务本而事末,故生不遂。……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文帝十三年还下诏全免田租。

——《中国全史》

材料二:“……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以为币用,不识其终始。……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汉书•景帝纪》

材料三:据《汉书食货志》记载,汉初至武帝即位的七十年间,当时国内政治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极为富足。除了像旱涝等自然灾害外,帝国约在70年中竟不寻常地没有遭受重大的动乱。人民有充足的粮食供应,城乡的仓廪充实。国库中钱币和粮食多得无法知道数量;串钱的缗断散,粮仓的粮食溢出,在风雨中任其霉烂。……在这种丰饶稳定的总形势下,促使犯罪的因素很少。

——《剑桥中国史》

(1)阅读材料一、二,分析汉文帝和汉景帝的共同看法是什么?照此看法文帝、景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不能照抄原文)

(2)阅读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朝建立七十年会如此繁荣和政府实行的哪一政策有关?这一繁荣局面后世称为什么?

(3)上述材料对当今社会的启发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相传,尧年老的时候,征水各部落首领的意见,推举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时,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

(1)材料一中这种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方法,历史上称做什么制度?禹死后标志着“公天下”被“家天下”取代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哪一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材料二:周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奴求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候。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

(2)材料二中西周实行的是一种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实行这种政治制度在当时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材料三:台湾学者管东如是说:“在建制解体的过红中,一种新的‘政体细胞’开始在几个大诸侯国生,那就是‘县’制,循此发展,到秦始皇统一六国,终至成为行于全国的一种新的政治制度一由皇帝专制的‘郡县制’。”

(3)依据材料分析指出“一种新的‘政体细胞’”是什么?依据材料推测这种“政治细胞”开始于何时?秦朝统一后创新发展推行什么制度?

(4)依据上述材料谈该你对我国制度发展演变,得出了什么重要启示?

 

 

查看答案

《永嘉衣冠南渡诗》:“忆昔永嘉际,中原板荡年;衣冠坠涂炭,舆辂染腥膻。”诗中提到了西晋永嘉年间,中原人民纷纷南迁江南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北人南迁主要是因为

A. 北方战乱频繁

B. 北方少数民族内迁

C. 经济重心南移

D. 北方自然条件恶劣

 

查看答案

为研究三国时代的历史,历史兴趣小组找来了电脑游戏《三国英杰传》、二十四史中的《三国志》、小说《三国演义》、电视剧《三国》的影碟。其中属于第一手史料(指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的是

A. 《三国》

B. 《三国志》

C. 《三国演义》

D. 《三国英杰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