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

某旅行社为配合中学生研学旅行,制作了下面的旅行广告,其中符合历史事实的一句广告词是(   )

A. 沿尼罗河而行,了解象形文字,领略胡夫金字塔的壮美

B. 在两河流域驻足,了解种姓制度,欣赏古巴比伦城遗址

C. 在恒河南岸观光,了解儒略历,感受古代印度的风采

D. 参观罗马历史博物馆,看帕特农神庙,感叹海洋文明的魅力

 

A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古埃及位于尼罗河流域,典型的文明象征是金字塔,象形文字是古埃及的古老文字,A项符合史实,符合题意;种姓制度是古印度的制度,印度发源于印度河和恒河,B项不符合史实;儒略历是古罗马的历法,不是发源于恒河流域,C项不符合史实;海洋文明指的是雅典文明,D项不符合史实;故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多年来,经济全球化是人们热议的话题,对它的分析和研究有着一定的现实意义。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大机器工业经济建立之前,是否存在真正的全球化现象呢?只有大机器生产使所有国家和个人都被纳入到一个世界体系中,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个人可以凌驾于这一体系之上,所以也有人把大工业的出现看作是世界历史的开端,同时也作为全球化的开端。

——《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为什么世界历史应从1500年开始?……回答是,1500年以前,人类基本上生活在彼此隔绝的地区中。各种族集团实际上以完全与世隔绝的方式散居各地。直到1500年前后,各种族集团之间才第一次有了直接的交往。从那时起,他们才终于联系在一起……

——斯塔夫理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则材料关于“世界历史”的开端的观点有何不同?

(材料三)  技术是经济全球化的基础,“凭借全球性技术(如:核武器、洲际运载火箭、计算机网络等)而形成的经济、军事力量,无疑会为掌握这些力量的国家带来巨大的利益。准确地说,全球化将处在掌握全球性技术力量的国家主导之下”。

                                               ——赵英《技术演进与全球化》

(2)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全球化的最主要动力是什么?

(材料四)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

(3)材料四反映了经济全球化给发展中国家带来了什么问题?形成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材料五)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新殖民主义的一种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

——江时学《发展中国家怎么办》

(4)材料五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你赞同这一观点吗?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后,农民缴纳的巨额赎金为发展大工业增添了新的资金来源;获得解放的2000多万农民为大工厂提供了充足的自由劳动力;农村自然经济的进一步瓦解扩大了国内市场。

——摘编自《世界史》

(1)领导我国进行1861年农奴制改革的沙皇是谁?据材料一指出俄国这场改革为其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哪些条件(写两个)?

(材料二) 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世界史》

(2)为解决材料二中“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1921年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后来,苏联领导人又采用什么建设模式为苏联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材料三)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摘编自《世界史》

(3)材料三中的“大萧条”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的“试验”指的是什么?该“试验”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新”在何处?

(4)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科技是一柄双刃剑,它在促进社会进步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一些烦恼。请根据相关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50年后世界能源中煤炭消费比重不断加大的主要原因?1870年后石油消费比重不断加大,这一时期产生了哪些新的交通工具(写两个)?

(材料二)

注:1900年,美国GDP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经济总量最大的国家。

(2)材料二中表格数据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1914~1918年,6300万人被动员入伍,800万人死亡,2200万人严重受伤或残废,还有数以百万计的平民也死于战争。……前工业化国家不可能为这么多的人提供饮食、衣物、装备,并将其运输至杀戮场。……不仅士兵的数量较之前更大,而且每名士兵拥有的火力远远超出了他的祖先所能想象到的范围:1914年的1名机枪手或炮手所造成的死亡,比100年前的整整一个团还要多。

——(美)马克斯·布特《战争改变历史》

(材料四) 有学者表明:二战期间美国研制了原子弹并用于实践;1946年投入使用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最初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的;德国人研制成功远程液体燃料火箭,是用于空袭英国的。

(3) 材料三反映出科技对战争产生了什么作用?材料四反映出战争对科技又有何影响?

(材料五)(英国)政府陆续颁布了《控制公害法》《公共卫生法》《放射性物质法》等法律,并大力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在节能环保方面表现出色的企业和政府机构还会被授予绿色奖章。

——新华网《三个“雾都”如何走出“霾伏”?》

(4)据材料五,指出英国政府倾力治污给我们建设“美丽中国”提供了哪些借鉴?

 

查看答案

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是由这个国家的实力决定的,而各国实力的此消彼长也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下图

(1)材料一中图一所示会议形成了怎样的世界新秩序?图二所示会议决定建立哪一个国际组织?

(材料二)在二战期间的一次国际会议上,丘吉尔说:“我的一边坐着饥饿的俄国熊,另一边坐着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如图二)

(2) 结合所学知识给出一条这三个人坐在一起开会的理由。丘吉尔的话预示着二战后将是一种怎样的世界格局?

(材料三) 据人民网4月30日讯:(因乌克兰危机)美国于2014年4月28日宣布对俄罗斯实施新的制裁。对此,俄外交与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费奥多尔•卢基扬诺夫表示:“谈论俄美国关系激化已经没有意义,我们已经转入了另一种现实,……鉴于当今世界是开放的、多元化的,所以将不再有俄美‘二人转’游戏。”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俄美‘二人转’游戏”在冷战时期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材料四) 近代以来,西欧一直处于世界的主导地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大国崛起,并进行了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沦为二三流国家的西欧诸国意识到,只有联合成一个整体,才能发展经济、维护自己的安全,并在世界事务中发挥重大作用。

——北师大版《历史》九年级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促进欧洲的联合,在20世纪60年代和90年代,西欧诸国有何重大举措?

(5)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在当今世界发展进程中,中国应采取哪些对策实现民族复兴,力争使自己成为“多元化的”世界中真正的一极?

 

查看答案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二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做梦也没有想到过的那种挑战。文中的挑战是指( )

A. 苏联的威胁    B. 美国经济滞胀

C. 中国的崛起    D. 西欧和日本经济崛起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