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下边是某文物的图片(局部),对该文物上的文字进行解读、研究可以了解 A. 古印度...

下边是某文物的图片(局部),对该文物上的文字进行解读、研究可以了解

A. 古印度种姓制度的影响

B. 古巴比伦奴隶制度概况

C. 欧洲封建等级制的形成

D. 阿拉伯人对世界的贡献

 

B 【解析】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谟拉比法典》是中东地区的古巴比伦国王汉谟拉比为了维护奴隶主的利益,颁布的法律汇编,是最具代表性的楔形文字法典,也是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B项符合题意;ACD三项的内容与题干的图片内容无关,排除;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雅典城邦民主政治时期下列哪个职位不是向所有公民开放

A. 十将军

B. 五百人会议的议员

C. 陪审法庭的陪审员

D. 公民大会会员

 

查看答案

古印度种姓制度中从事农业、牧业、商业的是

A. 首陀罗

B. 刹帝利

C. 吠舍

D. 婆罗门

 

查看答案

公元前3000年左右,创造了楔形文字的是

A. 阿摩利人

B. 苏美尔人

C. 达罗毗荼人

D. 雅利安人

 

查看答案

观察如图,回答问题。

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此图反映的是列强集体亮相后,中国被迫签订不平等条约时的场景

(1)请说出此条约名称及签订时间?并写出强迫清政府签订此条约的国家两例。

(2)此条约哪项具体内容最能够反映出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3)此条约对中国的社会性质有何影响?

(4)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我们哪些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100万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

材料二  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增辟通商口岸等。

材料三  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拆毁大沽炮台,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驻兵保护,不准中国人居住。

回答问题:

(1)指出三则材料分别是哪三个条约的内容?分别与什么战争有关?

(2)与材料一相关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材料一中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条款有哪些?

(3)材料二中哪一条款适应了帝国主义列强对华资本输出的需要?

(4)材料三中的条约内容哪一条最能说明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5)材料三中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6)这些侵华战争的最终结果都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结合材料三分析导致这一现象发生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近代中国的屈辱历史给你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