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怀揣着不同的梦想,...

近代以来,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人民怀揣着不同的梦想,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在探索道路上曲折前行,在改革大潮中披荆斩棘,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阅读上述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辉煌篇)

(1)政局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国力富强的局面,是唐朝极盛的时期。史称“        ”。

(屈辱篇)

(2)①               

请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

(探索篇)

材料:(19世纪中期)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的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自己权位。从未梦想要把自己国家锻造成近代化的新式国家。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这次运动是        ;向西方探索学习政治制度的事件是戊戌变法和       

通过以上探究,你有何历史感悟?

(理论篇)

(4)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无数思想的光辉指引中国革命和建设道路,为民族复兴指明前进方向。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中共七大确立        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则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       

(任重道远)

(5)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您认为实现中国梦我们应该怎么付出什么行动?

 

(1)开元盛世 (2)香港岛,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内因:封建制度的腐朽;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略。 (3)洋务运动,辛亥革命;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4)毛泽东思想,改革开放 (5)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长大后报效祖国;认真学习知识,为建设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解析】 (1)依据所学可知,唐玄宗前期的年号是开元,唐玄宗统治前期,重用贤能,大力整顿吏治,对军事、财政制度进行改革等,取得显著成效。唐玄宗统治前期,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1842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规定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开通商口岸、关税协定等,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主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中国近代史开始;1900年至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同中国签订了《辛丑条约》从此,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近代中国衰落的原因有多方面,内因是封建制度的腐朽,外因有西方列强的侵略。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运动倡导者的梦想,主要是为了使国家能够抵御外来的侵略,镇压国内动荡并加强自己权位”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洋务运动;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向西方探索学习政治制度的事件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这说明地主阶级、资产阶级不能改变中国命运;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才能领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中国人民具有不懈的探索精神。 (4)依据所学可知,,中共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邓小平则探索出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实行改革开放。 (5)开放性题目,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实行改革开放,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学习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优秀品质,长大后报效祖国;认真学习知识,为建设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基础。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80年前的今天,德国纳粹头目希特勒登上“帝国总理”位置,开始了他的独裁统治。80年后,德国议会大厦内,总统高克、联邦总理默克尔以及议员们集体起立,在传统的犹太歌声中反思那段罪恶的历史,纪念曾遭受纳粹迫害的人们。

——新华网(柏林2013年1月30日电)

材料二:中日关系世界瞩目,2013年4月23日,在日本东京,日本国会168位议员前往靖国神社参拜。4月28日,日本安倍内阁主办的主权恢复日纪念仪式结束后,包括日本首相在内的参加者齐呼天皇陛下万岁。而钓鱼岛又使得中日关系到达冰点,一度都好像闻到硝烟的味道,深刻影响着中日和世界历史的进程。

(1)根据材料一,希特勒登上“帝国总理”位置,有何影响?根据材料概括今天德国对战争的态度。

(2)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使得战争达到最大规模的事件是什么?日本对待侵华战争的态度和德国有何不同?

(3)为了使中日关系能够友好下去,中日两国应采取哪些积极地行动?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礼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

材料二: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三十(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为故为,当加降黜(降职或罢官)。”

材料三:

材料四:“若不弃小利,则大利难保

——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请回答:

(1)材料一这句话出自何人之口?由他主持的变法法令中,最有利于封建制度确立的内容是什么?

(2)材料二的内容反映的是历史上哪一事件?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3)材料三的图片反映的是哪一事件?举例说明这一事件的负面影响?

(4)材料四的内容小利和大利分别指什么?这一事件的实质是什么?

(5)改革是国家富强必由之路,通过回顾中外重大改革,你有何启示?

 

 

查看答案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印度、巴基斯坦、瑞士和德国进行正式访问。这是李克强就任总理以来首次出访,受到国内外高度关注并圆满收官,意义重大。

印度是李克强此访首站。中印比邻而居,古代中印两国友好往来,唐朝僧人鉴真到天竺求取佛法。近代中印两国都遭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印度在1947年实行印巴分治,获得独立,并在总理卡斯特罗的领导下,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新中国成立后,中印两国还共同倡导求同存异原则为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两国同为发展中大国和重要新兴市场国家,是天然的合作伙伴。李克强访印,以坦诚和务实的态度,增进了两个最大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战略互信和政治互信,为双方今后超越局部分歧,携手打造亚洲合作新亮点、世界经济新引擎奠定了坚实基础。

(1)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2)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3)错误________;改正:________

 

查看答案

民以食为天,是中国人的一句老话。它既是老百姓最重要的生活内容,也是政府的重要职责。解决好吃的问题,民生问题就有一个稳定的基础。

(1)北宋时期,农业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发明了新的农具曲辕犁和筒车。

改正:

(2)杂交水稻之父邓稼先在1973年成功培育了籼型杂交水稻,提高我国粮食产量。

改正:

(3)俄国的改革使得农奴在获得“解放”时,都可以无偿得到一块份地。

改正:

 

 

查看答案

“逢十纪念”是中国和世界各国的传统。60年前,在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朝鲜和苏联历史上都出现很多大事,请根据提示做答。

(1)开启新中国工业化道路,奠定新中国的工业基础。________

(2)标志着历时三年多的朝鲜战争以朝中人民的胜利而告结束。________

(3)苏联开始解决斯大林模式遗留问题,但成效不大。________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