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围绕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某班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索,请你一起来参与。 (患难国度...

    围绕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某班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索,请你一起来参与。

(患难国度 艰难起步)

材料一 社会主义的成果要保住,必然要创造高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社会经济制度。要完成这个任务,首先要提高生产率。

——列宁

(1)为了保住社会主义的成果,1921年在列宁的领导下,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请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内容和作用。

(重新出发 硕果累累)

(2)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是谁?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给苏联带来了什么积极影响?

(成绩很大 失误难免)

材料二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3)材料二中提到的这种僵化了的苏联模式,其特征是什么?针对这一模式的弊端,苏联和东欧各国先后进行改革,请你列举苏联的改革一例。

(遭受挫折 汲取教训)

材料三 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这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民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

——俄罗斯总统普京国情咨文

(4)材料三是针对什么事件而说的?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应吸取哪些经验或教训?

 

(1)主要内容: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作用: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斯大林。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3)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赫鲁晓夫改革或戈尔巴乔夫改革。 (4)苏联解体。经验或教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实事求是,方针、政策的制定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等。(言之有理,任意两点即可) 【解析】 (1)据所学可知,1921年,列宁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其主要内容有: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本国和外国的资本家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作用: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 (2)据所学可知,1928—1937年,苏联先后完成了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是斯大林,这两个五年计划的完成,使苏联由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强大的工业国。 (3)据材料二信息“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分析可知,这种僵化了的苏联模式也就是斯大林模式,这种模式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和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针对这一模式的弊端,苏联进行了改革,如:赫鲁晓夫改革或戈尔巴乔夫改革。 (4)据材料三信息“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这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民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分析可知,该材料是针对苏联解体而说的。从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中,我们应吸取经验或教训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注重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坚持实事求是,方针、政策的制定从本国国情出发;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加强民主法制建设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观察图表,回答问题。

图表一

图表二

(1)根据图表一可以看出,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西欧国家经济发展呈什么趋势?西欧为了更好地发展经济,最终走向了联合。请你说出欧洲走向联合过程中出现的两个组织的名称。

(2)结合图表二以及所学知识,说一说日本经济不断增长的重要原因。(写出两项即可)

(3)结合西欧或日本经济发展的因素,谈一谈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给我国带来的有益借鉴。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前,美国的军事力量在世界上仅居第16位,排在南斯拉夫与波兰之后,其武装力量总数在1939年只有33.5万人,1941年参战前增至200万人,1945年时已达1217.5万人,一跃而成为头号军事强国,仅1943年的军火生产产值就等于苏、德、英的总和,而且已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

材料二 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来看,除了现役军人之外,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

材料三 基辛格博士在其所著《大外交》中说:“罗斯福的战后世界秩序观,却是以美、英、法三个战胜国,加上中国,以类似世界理事会的角色来维持和平……每个体系都能反映出企图透过有共同价值观的胜利者同盟,来维持平衡。”

材料四 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斯大林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2)材料二说明了什么问题?

(3)根据20世纪国际格局中心的变化,评论材料三的观点。

(4)简述材料四中斯大林的意图。该时期最终形成了什么局面?

 

查看答案

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被收回前,控制这两条运河的国家分别是(  )

A. 美国 法国

B. 英国 美国

C. 法国 英国

D. 俄国 法国

 

查看答案

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沦为了任人宰割的“黑暗大陆”,非洲人民通过500多年坚持不懈的斗争,终于在20世纪90年代初使帝国主义在非洲殖民体系寿终正寝。其“寿终正寝”的标志是

A. 埃及独立

B. 阿尔及利亚独立

C. 非洲独立年出现

D. 纳米比亚独立

 

查看答案

从20世纪50年代中期开始,这块饱受凌辱的古老大陆掀起的民族独立浪潮势不可当,一直持续到90年代初,终于挣脱了数百年来的殖民“紧箍咒”。这里的“大陆”是指(  )

A. 非洲 B. 美洲 C. 亚洲 D. 欧洲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