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的进步始终伴随着人的觉醒和解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人是社会发展的主体,社会的进步始终伴随着人的觉醒和解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新青年》

材料二 “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五四运动口号

(1)材料一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我们”具体有哪些人?(至少写出两位)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五四运动爆发的时间和导火线分别是什么?材料二中最能体现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口号是哪一句?

(3)五四运动过去的九十年来,“五四精神”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你认为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什么精神?

 

(1)民主和科学 陈独秀、李大钊、胡适、蔡元培、鲁迅等(任写两个即可) (2)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 外争国权、内除国贼 (3)爱国主义精神(言之有理即可,提到爱国、忧国忧民、进步、民主、科学皆可给分)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德、赛两先生”具体民主和科学;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1915年,陈独秀、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高举“民主”“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1919年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导火线;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五四运动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爱国运动。“废除二十一条”只体现反帝,没有反封建;“拒绝在和约上签字”也是单纯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不公正待遇,不反封建;“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明确表达了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性质;“誓死力争,还我青岛”也只是表达了反帝的一面,没有反封建内容。 (3)开放性题目,五四运动的内涵是爱国主义精神,我们应该学习五四运动的爱国主义精神。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史,也是一部抗争史、探索史。自强的中国人不断寻求救国之路,进行着民主革命的伟大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中国屡遭西方列强的欺凌,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逐步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清政府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材料二 “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对来自西洋的“数千年来未有之强敌”开始有所认识,…,并主张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求“御侮自强”之术。

材料三 近代前期,为挽救民族危机,无数志士仁人不断探索救国道路,走过了自救之路、维新之路、共和之路等,但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使命,探索之路任重道远。

(1)1840年至1901年,列强发动了哪四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

(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是什么?使中国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是哪一个条约?

(3)材料二所提到的“自强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说出两个这次历史事件的代表人物.晚清政府寻求“御侮自强”之术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4)材料一中“维新之路”、“共和之路”指的是近代的志士仁人为探索救国道路所作的哪两次尝试?

 

查看答案

“卢沟桥,卢沟桥,男儿坟墓在此桥!……卢沟桥,卢沟桥,国家存亡在此桥!”1937年,卢沟桥成为全中国的焦点,主要是因为在这里发生了

A. 四一二政变

B. 七七事变

C. 西安事变

D. 八一三事变

 

查看答案

1937年12月15日的《芝加哥每日新闻报》刊出了《日军杀人盈万》的新闻报道。这一报道揭露的暴行是

A. 割占香港岛

B. 火烧圆明园

C. 旅顺大屠杀

D. 南京大屠杀

 

查看答案

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 

A. 改善国共两党关系    B. 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C. 粉碎国民党亲日派企图    D. 挑起国民党内部矛盾

 

查看答案

(题文)曾经被软禁在贵阳黔灵山的国民党将领张学良在自己95岁生日时说:“回忆近一个世纪的人生历程,我对1936年发动的事变无悔,如果再走一遍人生路,还会这样做。”他所说的“1936年发动的事变”是指( )

A. 九一八事变    B. 八一三事变    C. 七七事变    D. 西安事变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