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

——《复兴之路》(上)

材料二:

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一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                                                     

——《复兴之路》

材料四: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请回答:

(1)写出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的代表人物(至少2个)?

(2)根据材料二,写出两场运动的思想主张。

(3)根据材料三,写出这场“文化启蒙运动”高举的旗帜。结合所学,说说这场文化运动推动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

(4)根据材料四,概括近代中国人逐渐“觉悟”经历的发展阶段。

 

(1)奕䜣、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 (2)变法图强、三民主义。 (3)民主、科学;新文化运动启发人民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颂扬十月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技术、制度、思想。 【解析】 (1)依据材料一“清政府中…‘自强’的音符日益响亮,并在此后三四十年间成为中国为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可知,材料一中“实现近代化的第一次努力”是指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中期,地主阶级洋务派发动洋务运动,洋务派在中央以奕䜣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 (2)依据材料二“变者,天下之公理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可知,这两场运动是指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戊戌变法主张变法图强,辛亥革命主张三民主义。 (3)依据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青年杂志》创办于上海黄浦江边,一场文化启蒙的运动终于在中国展开。一年后,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可知,这场“文化启蒙运动”是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启发人民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颂扬十月革命,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4)依据材料四“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绌,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历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学术”、“政治”、“伦理”分别指的是技术、制度、思想,这正是近代中国人逐渐觉悟经历的发展阶段。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大革命失败后,在探索革命道路过程中发生的下列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秋收起义     创建中国工农红军     遵义会议     长征的开始

A. ①②④③    B. ①②③④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查看答案

美国作家哈里森•李尔兹伯说“(长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行军,…是一场险象环生、危在旦夕的战斗…长征却使毛泽东及其共产党人赢得了中国。”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有(    )

①长征途中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使共产党走向成熟。

②长征是一次武装宣传、沿途播撒了革命的种子。

③长征的胜利使中共摆脱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转危为安

④在长征精神指引下,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查看答案

以下叙述符合下图情景的是( )

A. 红军主力损失惨重    B. 红军解放了贵州遵义

C. 红军跳出了敌人的包围圈    D. 红军声东击西,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

 

查看答案

印章是政治权力的象征,蕴涵着丰富的历史。观察下图,这枚印章见证的历史事件发生( )

A. 南昌    B. 井冈山    C. 瑞金    D. 汉口

 

查看答案

在一次专题学习中,某同学将该历史事件的意义和地位概述为:它用血与火的语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暴、坚持革命的决心;它在全党和全国人民面前树立起一面革命武装斗争的旗帜;它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如果需要你再补充内容,你认为下列最合适的是

A. 它是党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B. 它是党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开始

C. 它是党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D. 它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消灭红军的企图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