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战争已成20世纪无法湮没的伤痛记忆,和平是...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战争已成20世纪无法湮没的伤痛记忆,和平是人类的永恒追求。

(1)读图题。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英国人创作的漫画《三头怪兽》,其反映的史实是法西斯同盟的形成,三头怪兽指的是哪三个国家?

材料一:正如捷克斯洛伐克外长在被迫接受慕尼黑协定时对英、法部长们所讲的:“我不知道你们的国家是否会从慕尼黑作出的决定中得到好处,但肯定无疑的是,我们不会是最后一个受害者。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马俊《二战风云人物希特勒》

(2)材料一中“慕尼黑作出的决定”表明英法等国面对法西斯势力扩张时采取何种消极政策?请用一例史实证明“在我们之后,其他人也将遭遇同样的命运。”

材料二: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兹宣告:一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或经济的。二每一政府各自保证与本宣言签字国政府合作,并不与敌人缔结单独停战协定或和约。现在或可能将在战胜希特勒主义的斗争中给予物质上援助和贡献的其他国家得加入上述宣言。

 

——1942年1月1月签字于华盛顿。

(3)材料二中的“本宣言”是指什么?依据材料二说说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德、意、日。 (2)绥靖政策;法国败降,大不列颠空占。 (3)《联合国家宣言》;成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解析】 (1)根据题干中给出的时间20世纪30年代可判断这个漫画《三头怪兽》指的是德意日法西斯同盟。1937年,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相互勾结,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柏林-罗马-东京轴心”,又称轴心国集团。世界和平面临严重威胁,最终导致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2)依据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30年代,德、意、日法西斯在世界各地进行侵略活动。英法等西方大国为了维持所谓的和平,对法西斯侵略行为不加以严厉制裁,希望以牺牲小国利益来安抚侵略者。这种政策被称为绥靖政策。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的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之内把苏台德等地割让给德国。这个被称为“慕尼黑阴谋”的事件将绥靖政策推向顶峰。1939年9月1日,德国闪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此后,德国占领法国,空袭了英国,其铁蹄几乎踏遍了整个欧洲。 (3)依据材料二内容和“1942年1月1月签字于华盛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宣言”是指《联合国家宣言》。1942年1月1日,中美英苏等26个国家在美国华盛顿共同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成立。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是成立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联合国家宣言》发表后,各国相互支援,协同作战,逐步扭转了战争局势,取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自由与计划、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危机与改革,20世纪人类对经济发展的探索为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世界的经济发展道路奠定基础。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河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

(1)材料一中的内容是罗斯福针对什么事件发表的演说?为了摆脱此事的困境,罗斯福采取措施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二:“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

——邓小平

(2)邓小平对列宁的做法给予首肯。那么,“列宁的思路比较好”表现在哪一政策的实施?

(3)“后来僵化了”的模式指的是什么?这种僵化的模式带来了怎样的后果?

(4)今天,中国改革开放走过四十多年,历史又走到一个关键点,邓小平曾说,“不改革开放只能是死路一条”。从美国、前苏联经济发展的历史中,可以得到哪些对今日中国的有益启示?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13~1914年列强的经济实力及其占有殖民地的情况:

材料二:一战爆发时,交战双方都满怀信心地期待着短时间内就能取得胜利,反战声音微乎其微。各国的民众积极支持战争,英国志愿入伍者簇拥在征兵处……在德国,出征的士兵斗志高昂,妇女们争相向士兵枪管里插入鲜花,运兵车上写着“圣诞节回家”……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三:不久他们便发现自己被一场持久的、残酷的战争折磨。凡尔登战役双方死伤近一百万人。一位战地记者写道:“整个树林被削平得象割去谷穗的田地,所有覆盖物弹痕累累……到处都是残骸、击破的战车、碎成一块一块的尸体……”

——岳麓书社《世界历史》(九上)

材料四:

(1)由材料一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是什么?并说说一战的性质。

(2)对比材料二、四,人们对战争的态度有何不同?请用材料三的史实概括影响人们态度转变的因素。

(3)当今世界仍不太平,从科索沃到伊拉克,再到叙利亚……可谓是炮声隆隆,硝烟弥漫。以古鉴今,一战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推出“亚太再平衡战略”,现任总统特朗普又提出“印太战略”,其实质都是新形势下围堵、遏制中国发展的霸权主义战略。七十年前,美国也曾对苏联实行类似的政策。它是

A. 门罗主义

B. 门户开放政策

C. 绥靖政策

D. 冷战政策

 

查看答案

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如下图),其开始标志是:

A. “铁幕”演说发表

B. 北约组织建立

C. 杜鲁门主义出台

D. 华约组织建立

 

查看答案

1943年签署的一份国际性文件中,明确了日本要将台湾和澎湖列岛等地区归还中国。这个文件是(   )

A. 《雅尔塔协议》    B. 《慕尼黑协定》

C. 《联合国家宣言》    D. 《开罗宣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