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国共两党经历了“合作-分裂-合作-分裂”的艰难曲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民族耻...

    国共两党经历了“合作-分裂-合作-分裂”的艰难曲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民族耻辱)

材料一: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

材料二: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1)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后,当时的蒋介石政府采取了什么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请你说出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

(兄弟阋墙)

1936年10月21日,蒋介石对张、杨(指张学良和杨虎城)进行训话,要分清敌人的远近,事情的缓紧。不“安内”,而轻言抗日,便是是非不—

——《中华民族抗日全史》

我跟蒋显示(指蒋介石)的冲突,就是他是要“安内攘外”,我是要“攘外安内”。

——《张学良口述历史》

(3)1936年,为了让蒋介石由“安内”转向“攘外”, 张学良、杨虎城采取了什么行动?

(全面内战)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了全面内战。1948年9月到l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举世闻名的三大战役,与国民党军队展开战略大决战。

(4)请问这三大战役有何意义?在解放战争时期直接导致国民党政权垮台的事件是什么?

 

(1)不抵抗政策;导致东北三省沦亡 (2)七七事变 (3)西安事变 (4)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渡江战役,南京解放 【解析】 (1)结合材料一中“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依据所学可知,历史上日本制造的发生在9月18日沈阳的事件是“九一八事变”,之后蒋介石命令东北军采取不抵抗政策,撤入关内,导致东北三省沦亡 (2)结合材料二,依据所学可知,这是指卢沟桥事变,又叫七七事变,中国守军奋勇抵抗,这是中国人民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3)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为了劝告蒋介石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张学良、杨虎城多次劝说无效后,兵谏蒋介石,逼蒋抗日,发动了西安事变 (4)结合材料,依据所学可知,战略决战的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1949年4月,百万雄师渡江战役,南京解放,标志着国民党政权垮台。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西方列强的侵华史,也是一部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和探索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美国历史学家马士说:“当中国人实行一种激烈的禁烟运动而使危机加剧的时候,战争果然就到了。”          

——摘自百度文库

材料二  日本海军总司令伊东祐亨致书大清国北洋水师提督丁汝昌阁下:

时局变化太大了,我和阁下友谊不减,今天给你写(劝降)信不是私仇,只为国事……清国海陆二军,连战连败,如果虚心平气考察一下,原因很是简单。阁下那么聪慧,怎会不知。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不是某位大臣一己之罪呀,这都是因为你们朝廷墨守陈规不知变通导致的。(注:此信写于1895年1月23日。19天之后丁汝昌自杀,此后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摘编自唐德刚《从晚清到民国》

材料三   1902年2月3日,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此前两天慈禧太后接见各国驻京公使的情况:太后进屋一把抓住康格夫人(美国公使夫人)的手,说进攻使馆区是一个错误,这是一个沉痛教训,大清国从今以后会成为外国人的朋友……

材料四  中国的近代化过程,也是中国人民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过程。由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双重挤压,近代中国各种政治力量追求近代化的脚步显得急促而又悲壮,却一刻也未曾停留,走国家自强,变法和革命的历程,经历了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变革。

(1)根据材料一马士所说的“战争果然就到了”是指什么战争?这场战争发动者的真正意图是什么?

(2)材料二的这封信写于哪次战争期间?从材料看,伊东祐亨认为“清朝之所以会有今天的失败”的原因何在?

(3)材料三的情况发生与哪一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密切相关?它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怎样的影响?

(4)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中国的近代化主要经历了哪些探索活动?根据材料四,这些探索活动受到哪些势力的挤压?

 

查看答案

下图以“转”字串起中国革命的某一段历史,这段历史是指

A. 北伐战争    B.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

C.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D.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查看答案

把握历史阶段特征有助于学好历史。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不同时期的阶段特征的对应不准确的是

A. 1919-1927年——开天辟地,实现共和

B. 1927-1937年——星火燎原,北上抗日

C. 1937-1945年——统一战线,团结抗战

D. 1945-1949年——国共对峙,战略决战

 

查看答案

《百年中国》解说词中说:“1921年注定照耀史册,它并非世纪起点的标志,却是一个全新的时代的开始。这是因为1921年(  )

A. 爆发了五四运动    B. 成立的中国共产党

C. 发动辛亥革命    D. 建立了中华民国

 

查看答案

民国时期有人说:“他是中国思想界的一个清道夫,他把启蒙的水洒向那孔孟弥漫的大道上。因此时时被那无数吃惯孔孟的老头子们跳脚痛骂,怪他不识货。”上文中“洒水清道”的是(  )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陈独秀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