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到1916年,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在战场上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厮杀,欧洲开始奔向毁灭,...

“到1916年,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在战场上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厮杀,欧洲开始奔向毁灭,并且疯狂地沿着这条灾难的道路越走越远。”材料认为欧洲“奔向毁灭”的原因是

A. 第一次世界大战

B. 巴黎和会

C. 十月革命

D. 希特勒上台

 

A 【解析】 依据材料信息“1916年,两大军事集团已经在战场上进行了长达两年的厮杀”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故A符合题意;1919年召开的巴黎和会,发生在一战结束后,故B不合题意;1917年十月革命,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不合题意;1933年希特勒上台,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A。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下面是19世纪英国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民主思想的确立    B. 外来人口的增加

C. 工业革命的发展    D. 世界市场的形成

 

查看答案

《大国崛起》解说词中说到:“内战之后,美国成为了单一的、联合的、强大的国家,这奠定了美国在20世纪成为世界第一强国的基础。”这场内战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其依据是(   

A. 消除了种族歧视           B. 维护了国家统一

C. 进一步扫清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障碍       D. 获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查看答案

列宁说:“如果总的看一看1861年俄国国家全部结构的改变,那就必然会承认,这种改变是封建君主制转变的道路上的一步。不仅从经济观点来看是正确的,而且从政治观点来看也是正确的。”关于此段材料的评述错误的是(  )

A. 俄国1861年发生了废除农奴制改革

B. 这场变革对资本主义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C. 经过这场变革俄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

D. 这场变革摧毁了沙皇专制制度

 

查看答案

下列能够按照“反对殖民统治、争取民族独立”组合在一起的是

①克伦威尔

②华盛顿

③玻利瓦尔

④林肯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②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国时期,当时的社会出现大变动和大分化,各种政治力量推出自己的思想家作为代言人;同时,七国争雄,各国招贤纳士,养士之风盛行,出现人才较为流动的局面,促进了思想领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为了富国强兵,对本国的政治、经济制度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商鞅在秦国的变法确立了封建生产关系,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秦军连破魏军,威震中原;基本废除了分封制,确立了县制,加强了国君的力量。

材料三  任何一场改革都会涉及经济社会关系的组合和各阶层利益的调整,因此,改革必然会遭到旧势力和旧观念的抵抗……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商鞅坚持公开颁行的法令,对于违反新法的,坚决依法给予处罚……将新法进行到底,取得了重大胜利。

(1)根据材料一指出思想领域形成的局面,并概括出现这一局面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指出各诸侯国变法的目的,并概括秦国变法的作用。

(3)综合三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取得成功的要素。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