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

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体制改革,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是每个国家实现国富民强、民族振兴的重要过程和手段。某校九年级学生就这个主题查找资料,进行了系列探究,请你参与。

材料一  什么力量迫使他们搞改革呢?这就是把俄国拖上资本主义道路的经济发展的力量。地主农奴不能阻扰俄国同欧洲商品交易的增长,不能保持住旧的崩溃的经济形态,如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这使头号大地主也不得不承认,从上面解放比等待从下面推翻要好些

——列宁《“农民改革”和无产阶级农民改革》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俄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头号大地主是谁?

材料二  1920年,三年国内战争结束。苏俄却遇到了巨大困难……人民生活困苦……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苏联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重要贡献。

——摘编自《世界史》

(2)为解决材料二中“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1921年苏俄实施了什么政策?这个政策的特点是什么?

材料三  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

——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929年到1941年苏联经济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在此期间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治体制?

材料四  1933年,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面对“大萧条”现状,他坚定地认为,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另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行试验

——摘编自《世界史》

(4)材料四中的“大萧条”指的是哪一事件?材料中的“试验”指的是什么?该“试验”开创了资本主义国家管理的新模式,这一模式“新”在何处?

(5)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

 

 

(1)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农奴制危机;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2)新经济政策利用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等经济手段发展经济 (3)农业国变为工业国斯大林模式(高度集权) (4)“大萧条”指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试验”指:罗斯福新政;“新”在:国家(政府)干预经济。 (5)启示: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创新,因时而变(与时俱进)。 【解析】 (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克里木战争显示出农奴制俄国的腐败和无能,解放以前,农民的叛乱每十年都要高涨一次”可知,克里木战争的失败、农奴制危机是国实行农奴制改革的原因;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头号大地主是沙皇亚历山大二世。 (2)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为解决材料二中“人民生活困苦”的问题,1921年苏俄实施了新经济政策;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苏俄新经济政策的特征是利用商品、市场和货币的关系来发展社会经济,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 (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苏联在1929年时,不能生产一架飞机,不能生产一辆联合收割机,也不能生产一辆汽车,到1941年时,已经拥有了最好的技术,这些都是当时世界上最好的”可知,1929年到1941年苏联农业国变为工业国;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20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创建了这一时期的苏联经济政治体制,即斯大林模式。经济上,斯大林模式表现为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以国家工业发展为唯一目的,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4)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大萧条”指的是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为了缓解经济危机,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第三问依据所学可知,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新政的目的是加强国家对经济的调整,中心措施是国家对工业的调整。罗斯福新政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开创了资产阶级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生活的先河,使美国渡过了危机。 (5)开放性题目,经济发展模式必须创新,因时而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近代以来,民主化、工业化成为人类文明演进主要趋势。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英国君主政体)是掺杂着一些新的共和政体因素的……我们十分聪明,曾经对专制君主政体关门下锁。

——托马斯·潘恩《常识》

(1)潘恩所说的“关门下锁”是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实现的?“新的共和政体因素”集中体现在哪一历史文献中?“新的共和政体”指什么?

材料二  如果说19世纪的世界经济主要是在英国工业革命的影响之下发展起来的话,那么它的政治和意识形态到主要受到法国大革命的影响。

——霍布斯鲍姆《革命的年代》

(2)英国工业革命中最具有影响力的发明是什么?法国大革命传播什么思想?

材料三  托马斯·潘恩说过:“诉诸武力的办法是英王选择的,北美大陆已接受了这个挑战。”他在《常说》小册子中痛陈英国的罪行,揭露英国的殖民暴政,号召北美殖民地人民勇敢战斗。

(3)据材料三指出为接受“这次挑战”北美大陆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

材料四  在面临国家分裂时林肯说:“我们不是敌人,是朋友。我们友情的纽带或会因我们情绪激动而绷紧,但绝不可折断”

(4)据材料四指出使双方“纽带紧绷”的焦点问题是什么?美国通过哪一历史事件实现了“绝不可折断”?

(5)根据材料三、四,结合所学知识,请写出这两次战争对美国历史发展产生的共同作用。

 

 

查看答案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4-16世纪,许多艺术家、科学家和思想家发掘和继承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追求个性解放和思想自由,表现了人类不断追求进步的本性,一时成为风潮和时尚,这一思想文化运动被称为“Renaissance”。

(1)据材料一回答“Renaissance”的中文名称是什么?其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材料二  19世纪中后期无产阶级斗争历程示意图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革命理论的创立者是谁?工业革命与工人运动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材料三  1917年11月8日,中国驻俄国的记者发回电文说:“广义派联合兵、工反抗政府,经新组之革命军事会下令,凡政府命令非经该会核准,不得施行。昨已起事,夺国库,占车站……现城内各机关尽归革命党掌握,民间尚无骚扰情事。”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国的哪一历史事件?此事件的革命理论是什么?

(4)结合以上无产阶级理论的产生以及革命斗争的实践,谈谈你的认识。

 

 

查看答案

一位历史学家在评价20世纪初的欧洲形势时说:“欧洲已经变成一只‘火药桶’,只需一粒火星将它引爆。”这里的“火药桶”和“火星”是指

A. 巴尔干——萨拉热窝事件

B. 奥匈帝国——萨拉热窝事件

C. 美国——来克星顿枪声

D. 塞尔维亚——萨拉热窝事件

 

查看答案

有人说,在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下列历史事件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 英法争夺殖民地

B. 帝国主义国家建立军事同盟

C. 帝国主义国家间的军备竞赛

D. 一战期间意大利加入协约国作战

 

查看答案

“国会纵火案”、“白色方案”、“虎!虎!虎!”等体现的学习主题应该是

A. 动荡与变革

B. 世界走向战争

C. 走向多极格局

D. 和平与发展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