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初中历史试题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百家争鸣到一枝独秀,思想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从百家争鸣到一枝独秀,思想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

——梁启超《先秦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引自《汉书·董仲舒传》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材料一中所说的“儒墨道法”四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各一人。

(2)材料二中的“臣”是谁?他给汉武帝在思想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提出了什么建议?产生了什么深远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什么趋势?

 

(1)儒家:孔子或孟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或庄子。法家:韩非子。(各列举一人) (2)臣: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深远影响: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 (3)趋势:思想文化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家。 【解析】 (1)据材料一信息“春秋战国间学派繁茁……其实卓然自树壁垒者,儒墨道法四家而已。”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战国时期,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其中“儒墨道法”四家最为著名。代表人物有:儒家:孔子或孟子。墨家:墨子。道家:老子或庄子。法家:韩非子。 (2)据材料二信息“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并结合所学分析可知,材料中的“臣”是董仲舒。他给汉武帝在思想方面加强中央集权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学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知,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了古代思想文化发展的趋势是:思想文化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家。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经统计正式确认的民族共有56个。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西北面,击退了游牧部落;为了防止他们卷土重来,还修筑了举世闻名的长城。为了完成这一巨大工程.耗去了大量生命,以致2000多年后的今天,人们仍要谈起这一事实:有100万人为修筑长城而死去.长城的每一块石头都值一条人命。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称鲜卑语为“北语”,称汉语为“正音”。孝文帝曰:“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下图是少数民族传入内地的坐具和二胡。

(1)据材料一,你推论修建长城的是哪一个“皇帝”?他修筑长城的目的是什么?依据材料谈谈你对修长城的看法。

(2)据材料二,概括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一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改革对民族关系发展的积极作用。

(3)观察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不同民族的交流对中华民族的发展有何意义。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演变的总趋势。

 

查看答案

我们的祖先最早在长江、黄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农耕文明。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原始农耕时代重要遗址图》

材料二  在河南辉县固围村的战国时期魏墓中,一次出土了铁器160多件,其中有铁农具58件,数件“V”形犁或铁犁冠被发现。

——张传玺《简明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  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史记》

(1)据材料一,黄河和长江流域分别居住的什么远古先民?他们分别主要种植什么粮食作物?

(2)材料二中铁农具和牛耕最早出现于何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它们对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

(3)据材料三,什么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它兴建于何时?

(4)综合上述材料,分析影响古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查看答案

“他不仅是一位数学家,同时还通晓天文历法、机械制造、音乐……他将圆周率算到了小数点后七位,是当时世界最精确的圆周率数值。”材料中的“他”是

A. 贾思勰

B. 祖冲之

C. 顾恺之

D. 郦道元

 

查看答案

东汉以后,书法已经成为一门艺术,出现了许多著名书法家。其中一位书法家的作品被当时人称赞为“古今之冠”,笔势“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是

A. 钟繇

B. 贾思勰

C. 顾恺之

D. 王羲之

 

查看答案

魏晋南北朝时期,原本落后的江南地区被开发,南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大大缩小。与“江南地区被开发”无关的是

A. 中原先进生产工具传入

B. 经济重心南移的推动

C. 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D. 江南的社会比较安定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